-300水平地质

-300水平地质

ID:21709668

大小:122.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24

-300水平地质_第1页
-300水平地质_第2页
-300水平地质_第3页
-300水平地质_第4页
-300水平地质_第5页
资源描述:

《-300水平地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一章-300m水平地质说明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位置与交通松藻煤矿位于东经106°45~51′,北纬28°38~46′。行政区划属重庆市綦江县赶水镇所辖。矿区范围,北以藻度河为界与南桐矿区兴隆井田相邻,南以松坎河与同华矿隔河相望,东至煤层露头,西至煤层底板标高-500米为界。矿井南北长9.2公里,东西宽2.5公里。面积17.01平方公里,渝黔铁路穿越矿井南部;在距石门坎火车站约一公里,设有铁路专用线至工业广场,主要担负原煤外运任务。渝黔高速公路在同华矿南端通过,距矿部约5km,有矿区内部公路衔接,交通方便。二、地形地貌及河流松藻井田,位于四川盆地东南

2、缘与贵州高原的过渡地带,区内山脉分布与构造方向基本一致。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矿井东部最高点为山平硐,标高+1227.6米,最低点为矿井西缘的赵通坝附近,标高约+300米,相对高差约900米,属中山至低山形。矿井南北两端分别受松坎河、藻渡河切割,成为以侵蚀类型为主的河间地块。井田内主要河流属綦江水系,松坎河、藻渡河属常年性河流,沿井田两侧自东向西横切井田而过,属山区型壮年期河流。本区属亚热带润湿气候,温湿多雨。降雨天气占全年50%左右,冬季高山有短暂积雪,年平均气温+18℃.最高气温达+41.1℃(88年7月)。最低+0.8℃(86年3月);年降雨

3、量在957.7~1129.5毫米间;相对湿度年均78~80%;三、气象本区属大陆性亚热带气候,温和潮湿,多云雾和雨,即使在夏季,也时有云雾缭绕于山峦间。1、降雨量最大年降雨量为1319.1毫米(1971年),最小年降雨量为819.2毫米(1969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071.3毫米。雨量分布一般6-9月份丰富,为雨季,12月至次年2月雨量较小。历年一次最大降雨量131.4毫米(1975年9月19日),延续15时44分。2、气温年最高气温42.2℃(1972年8月27日),最低气温-1.7℃(1975年12月15日),年平均18.9℃左右,5-9月平

4、均气温在20℃以上,气候较炎热,其余各月气温一般在10℃上、下波动,尤以12月至次年1月气温低,较为寒冷。每年1-2月份为霜冻期,冬季有短暂积雪。3、湿度及蒸发量相对湿度年平均为78-80%,绝对湿度年平均在17.4-18.1毫克/立方米。年最大蒸发量为922.4毫米(1959年),年最小蒸发量为806.9毫米,一年中以7月最大。4、风向本区属山区风向,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为0.32米/秒,月变化在0.5~1.3米/秒。五、地震根据松藻矿务局1990年11月委托四川省地震局对松藻矿区地震烈度评定,1991年6月经国家地震局批准(批

5、号:震发烈[1991]007号),本矿区基本烈度为Ⅵ度区.另据重庆市地震办公室鉴定:历史上无强震活动,地震烈度划为6度区。六、井田勘探史1、1955年由原西南煤田地质勘探局一队在地形测量的同时,进行平行作业,开展1:5000地质和水文地质填图,填图面积38.3Km2,并进行钻探1015.15/19(m/个数)、槽探3098.23/12(m3/个数)及采各种样61(件),于同年7月提交普查地质报告(普查找煤);2、1958年11月西南煤勘局151队提交的《四川省南桐煤田松藻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开展1:5000地质和水文地质填图,填图面积38.3Km2,

6、并进行钻探6646.65/18(m/个数)、采各种样106(件);1962年1月四川省储委的复查决议书“复字第12号”文中指出“鉴于松藻井田勘探程度不足,对锗的研究程度不够,该报告不能作为最终报告提交,仅作为中间资料。3、1986年5月,原松藻矿务局委托四川煤田地质局136队开展松藻煤矿生产补充勘探,施工钻孔16个,进尺11398.69m,抽(注)水1层次,各种采样品605件,并于1989年9月提交《四川省松藻矿区松藻煤矿一井(生产延深补充勘探)地质报告》。七、井田邻近地方煤矿及小煤窑概况本井田范围内煤系地层出露于地表,老窑遗迹密布,现有生产井(小

7、煤窑)多为当地农民季节性开采,以采k3煤层为主。由于小煤窑均分布于上部露头区域,绝大多数对-300水平生产无影响,只有藻渡煤矿与-300水平有关系。藻渡煤矿位于井田的北端,其北界为藻渡河,往南沿走向2900米与我矿相邻,下界为+100m高程。其井口标高+350m,年产量15万吨左右。据调查,该矿目前已经延深至+238m标高,估计5年后将向下延深至+100m标高。第二节构造一、地层本井田地层出露由老至新为:志留系中统韩家店组(S2h);二迭系下统栖霞组(P1g),茅口组(P1m),二迭系上统龙潭组(P2l),长兴组(P2c):三迭系下统玉龙山组(T1

8、y),飞仙关组(T1f),三迭系下统嘉陵江组(T1j6)。第四系地层仅在羊叉河谷,两河口向斜等低洼地区有零星分布。二、构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