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94753
大小:6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3
《绵长秋味悠深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绵长秋味悠深韵悲秋或喜秋,在文学作品中屡有所见,然而,像《故都的秋》写得那样秋味真切、别开生面、隽永明朗,却是鲜见的。本文通过对这篇作品的解读,使人们探视到在秋味中的深情审美意识,精于突出“秋味”的艺术风格和倾情北国之秋的独特意境。 关键词:秋味秋景懂秋爱秋 :I206.6:A 古今文人以秋为题的文章颇多,其名著也不胜枚举。可是都不外乎抒发的悲与喜两种俗套。古文人多是悲秋之作,以秋为萧杀、衰败、凋残之象,着力表现那种“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思想情致,故而把秋写得悲悲切切,凄凄惨惨。秋之入心,愁也。虽然也有不乏充满浪漫主义
2、的豪情,一反悲秋之传统的名篇佳作,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代文学家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代诗人李白的“长空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宋代诗人陆游的“人言悲秋难为情,我喜枕上闻秋声”这些都写出了秋景特有的美,但都未完全脱离诗人本身壮志难酬、苦无知己的凄凉之情。今文人多是喜秋之作,以秋为成熟、充实、收获之象,故而把秋写得果实丰硕,心舒月朗,其乐何如!当代作家峻青的散文《秋色赋》;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迟暮的花》;杨旭军的散文《季节》以及王梓夫的散文《秋之悟》都堪
3、称喜秋、颂秋的代表之作。 悲秋或喜秋,应当说都无可厚非,合乎季候之秋的本言意蕴。问题是如若篇篇思路相近似,个个情调同一辙,会给人以雷同、套路之感,缺乏新鲜气。文贵独创,即使写秋,也该从自己体验最真切的那一点入手,把自然之景与对秋之感溶化为一体,真正写出眼睛所看到的那片秋,方有希望写出秋味悠深、别开生面的好文章。 现代作家郁达夫先生写于1934年的《故都的秋》,就是这么一篇写秋的绝妙好文章。《故都的秋》在众多长长短短的写秋作品中,堪称是独树一帜,让人陡生一种振聋发聩、耳目一新之感。作品最突出的特色是把秋天的秋味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富有诗
4、情画意,在人们的审美意识里燃起了一片舒心愉快的火焰,不愧是一篇不尽秋味画中来的上品之作。 浓浓秋色,偏爱北国,是一种情缘,又是一份喜悦。郁达夫原本是浙江富阳人,却特别地喜欢北国之秋。让人多少有些奇怪的是,郁达夫生长在山水明丽、草木繁茂、温润和煦的浙江一带,为什么倾情于北国之秋,从杭州不远千里赶到青岛?从青岛又赶来北平?他一语点破其迷:目的仅仅是想“饱尝一尝”这“故都的秋味”。唯有故都的秋,才能让他领略到那深邃无尽的秋味。 必须注意的是,郁达夫文中拈了“秋味”两字,这两个字正是此篇文章的“文眼”,或者说是文章的精髓。秋季,的确绚丽多彩,美不
5、胜收,展示着成熟和繁荣,也意味着愉悦和欢乐。秋风吹,秋雨滴,可谓传秋声;秋水清,秋草黄,可谓描秋色;秋野淡,秋山远,秋空高,可谓绘秋形,但很少有谁说过秋有“味”。而郁达夫却独具慧眼地从秋天里领略到了一种“味”。他说自己之所以爱北国之秋更胜于爱南国之秋,其真正的原因也就是在这点“味”上。 郁达夫所称道的“秋味”,究竟是一种什么味呢?并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另辟蹊径,自出机杼。他是这样说明的:娇媚鲜艳的“名花”没有“秋味”,香洌醇厚的“美酒”也没有“秋味”。在他看来,秋味之美,不在于人人都懂得、人人都赞美的犹如“名花”形姿之美和“美酒”味觉之美。
6、他心目中最美好的秋味,是存在于自然界里那些自生自灭、不为人所注意的普通事物中。北国的蓝天,北京城里的槐树、喇叭花的繁盛,都是秋天的特色;晴空下训鸽成群,飞翔时发出的哨声,更是北京秋天的典型现象。尤其是对秋果的描写,那枣子、柿子、葡萄成熟的七八月,赞为金色的日子。描写了雨后桥头都市闲人的情景,那穿着打扮、语言声调,都写得逼真如画,今天读来,依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的这些景象,虽然极普通,极简单,但因其间一吐一纳,一个瞬间,一处景致,一脉经络,一片茎叶,无不与大千世界里万汇万有,相连相通,相符相合,无不包含了宇宙自然最本质的律动,彰显出生命的本
7、原,启迪着人生智慧。唯有这些看似普通的描写,才是真正捕捉到了秋的精髓,饱尝到了纯质的秋味。这种“味”便是“美”。它不像“名花”“美酒”,美得那么生动,悲秋或喜秋,在文学作品中屡有所见,然而,像《故都的秋》写得那样秋味真切、别开生面、隽永明朗,却是鲜见的。本文通过对这篇作品的解读,使人们探视到在秋味中的深情审美意识,精于突出“秋味”的艺术风格和倾情北国之秋的独特意境。 关键词:秋味秋景懂秋爱秋 :I206.6:A 古今文人以秋为题的文章颇多,其名著也不胜枚举。可是都不外乎抒发的悲与喜两种俗套。古文人多是悲秋之作,以秋为萧杀、衰败、凋残之象
8、,着力表现那种“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思想情致,故而把秋写得悲悲切切,凄凄惨惨。秋之入心,愁也。虽然也有不乏充满浪漫主义的豪情,一反悲秋之传统的名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