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93175
大小:27.3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3
《2017年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分析报告(宋超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7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报告(宋超智)2017年,在国家后宏观经济企稳向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不断突破、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测绘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坚持改革创新发展,优化地理信息供给结构,不断拓展“地理信息+”新的服务业态,尽管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产业规模增幅有所放缓。但是,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仍保持了稳定增长、结构优化的发展态势。第一部分: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状况一、产业规模持续壮大1、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稳步增长2017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继续保持着较好的增长势头。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利用统计数
2、据测算和大数据分析显示,2017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预计达到5180亿元,同比增长18.8%。2、测绘资质单位数量稳步增加截至2017年8月底,全国测绘资质单位数量突破1.8万家,较2016年末增加4.9%,其中,甲级单位数量首次突破一千家。十八大以来,为减少同质化竞争压力,国家局适度控制传统业务领域单位升甲,甲级单位数量在增速为6.9%,有所减缓;由于行业内人员、装备水平整体提升,乙、丙级单位数量增加较快,分别为13.0%、10.7%,丁级单位增速为0.9%,小幅下降。3、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测绘资质
3、单位从业人员数量为4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近40万人,占比由2012年的66%提升到85%。截至2017年8月,全国取得注册测绘师资格的人数为13106人。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企事业单位实力总体提升十八大以来,测绘资质单位总体实力大幅提升,平均产值和人均产值分别增加33%、27%,甲级单位更为显著,分别提升50%、42%。甲级单位完成的产值从262亿元增长到529亿元,占比从49%增加到57%。2、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十八大以来,测绘资质单位中民营企业的数量、所属从业人员、完成的产值大幅增长,在测绘资质单
4、位的占比显著提高。截至2017年8月底,测绘资质单位中民营企业数量达11264家,占比达62%,但民营企业资质等级相对较低,人均产值19.13万元,低于资质单位平均水平。3、百强门槛显著提高从中国地理信息协会评选的2017年百强企业中,按2016年测绘地理信息产值计算,最低入围门槛0.69亿元,较2014年提高了0.24亿元,最高值为16.2亿元,平均值为2.5亿元,各项指标均显著提升。百强企业测绘地理信息产值总计254亿元,同比增长27%;占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的5.8%,较去年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有
5、30家企业的产值同比增长超过50%。4、产业集聚态势显现从地域分布上看,京津冀、江浙沪、广东等地成为主要的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地,百强企业、资质单位、人员数量占比较高。从城市层次上看,甲级测绘资质单位主要集中在直辖市、省会以及副省级城市。三、产业资本密切合作1、地理信息上市企业增长强劲截至2017年8月底,除新三板外,测绘地理信息境内外上市企业共55家,加上新三板,测绘地理信息上市挂牌企业共计283家。根据2017年上半年财务报表统计,以测绘地理信息为主业的12家境内上市公司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36.5%,净利润
6、同比增长82.6%。2、新三板挂牌成为常态十八大以来,新三板经历了井喷式发展,截至2017年8月底,共有11551家挂牌企业。其中,地理信息企业228家,占比近2%,远高于地理信息产业占总产值在GDP中的比重(约0.6%)。2016年新三板推行分层制度后,22家挂牌地理信息企业进入创新层。3、投资并购更加活跃十八大以来,地理信息及相关领域成立了中地信地理信息股权投资基金、中国北斗产业基金、军民融合发展基金等十多支产业基金,总规模达700多亿元。企业兼并重组的频次和规模逐年提升。据统计,地理信息上市公司共进行
7、并购95笔,交易金额165亿元。四、科技水平日益提升1、高新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十八大以来,测绘资质单位中高技术单位数量和占比均大幅增长。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单位由851家增长为1008家,增加了18.4%,占比提升0.5个百分点。2、先进装备不断增加十八大以来,测绘资质单位拥有的大型、较大型先进测绘装备迅速增加。到2016年末仅航测仪、无人机系统、地下管线探测仪的数量分别达2012年末的2.4倍、6.5倍、3.3倍。五、服务领域逐步扩大1、服务大局过去一年完成第一次全国国情普查,全面摸清我国地理国情“家底”
8、;完成全国1700多个县(市、区)顺利接入国家级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搭建;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10.5亿亩,约占二轮承包地的80%;以地理信息为基础编制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战略和制度;多规合一开展多地试点,从县域到城市再到省城,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2、服务社会100%副省级以上城市、89%地级以上城市、47%县级以上城市都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国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全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