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西实际看投资增长与财政风险和财政体制改革

从山西实际看投资增长与财政风险和财政体制改革

ID:21690454

大小:3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3

从山西实际看投资增长与财政风险和财政体制改革_第1页
从山西实际看投资增长与财政风险和财政体制改革_第2页
从山西实际看投资增长与财政风险和财政体制改革_第3页
从山西实际看投资增长与财政风险和财政体制改革_第4页
从山西实际看投资增长与财政风险和财政体制改革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山西实际看投资增长与财政风险和财政体制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山西实际看投资增长与财政风险和财政体制改革【摘要】本文运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研究了投资增长对山西宏观经济运行及财政风险和财政体制的影响。结论是:山西投资属恢复性增长,不存在投资过热的问题。但投资形式因体制原因,会产生一定的财政风险。其解决的路径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从制度、体制等深层改革入手,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财政体制,控制投资风险。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一个区域的投资规模及其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区域经济的规模、结构和发展水平。但高投资、高增长并不一定带来高质量、高效益,有时候反而会给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一些负

2、面影响。财政体制是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高投资、高增长与财政风险、财政体制之间的关系问题,对规范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和化解财政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十五”时期山西投资和经济发展概况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十五”时期,山西经济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投资增长。  从投资规模和增速看,山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亿元,投资规模由2000年的亿元扩大到2005年的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2000年的%提高到2005年的%,年均增长%,比“七五”、“八五”和“九五”时期全社会投资平均增速分别高、和个百分点。

3、  从投资率和边际投资率来看,山西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率(投资率是投资总量与同期GDP总量之间的比值)由2000年的%上升到2005年的%,提高了个百分点,投资效率全国排位由2001年的第11位提高到2005年的第10位;边际投资率(边际投资率=全社会固定资产额/GDP增量,边际投资率值越小,投资效率越高)由2001年的下降到2005年的,2005年山西边际投资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和快速增长推动了全省经济的增长、事业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十五”时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规模由2000年的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亿元,增长速度由2000年的%(按当年价计算,下同)提高到2

4、005年的%,年平均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元增长到2005年的元,年平均增长%,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例由%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元增加到2005年的元,年平均增长%,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例由%提高到%。应该说,“十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最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但是,“十五”时期山西的投资总量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是比较低的,全省投资总额占全国的比重由2000年的%提高到2005年的%,但仍低于1980年的%、1985年的%和1990年的%的水平。虽然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由2000年的1925元增加到2005年的5542元,但比

5、全国平均水平6776元仍低了1234元。  上面的数据说明,“十五”时期山西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呈现明显的投资主导型特征。同时也说明,山西的投资是一种低水平上的较快增长,具有一定的补偿性特征。山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无论从投资总量、投资效果,还是从人均投资额水平和在全国位次,山西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长都有其合理性,与山西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  二、关于对高投资、高增长的基本认识  从2003年以来,我国迎来了历史上又一个投资高峰期和经济高速增长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从2003年——2005年连续三年达到26%以上,2006年由于宏观调控有所回落但也高达24

6、%。应该说,高投资带来10%左右的经济增长,对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解决发展中的就业和公共投入不足等问题都是必要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速度不行,但是,这种投资产生的一些客观现象是要引起重视的。从客观上看,我国正处在城市化、新型工业化阶段,增加建设资金是现实需要。这几年国际国内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推动了煤炭、冶金、建材等行业的投资增加。同时,我国对外贸易连年顺差,外汇储备继续增加,货币市场的供应充裕,这就使投资的不断增加由需要变成了现实。从主观上讲,由于推行经济发展理论,地方政府追求GDP的政绩目标以及现行的分权、分税的财政体制,都对高投资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具体讲:  (一)“发展

7、是硬道理”为高投资、高增长提供了理论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一种自觉行为。特别是近年来,地方政府狠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争先改变落后面貌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在这一理念支配下,地方政府自觉不自觉地强化了对资源配置的支配力,干预市场经济发展的热情和动力越来越大。由于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最直接、最明显的拉动作用,地方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