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ID:21685125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3

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_第1页
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_第2页
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_第3页
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_第4页
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乡镇财政作为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财政,在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乡镇财政困难、资金调度紧张、包袱沉重等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当前乡镇财政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乡镇财政仍是全国财政最薄弱、最困难的环节,严重制约着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乡镇财政面临的困难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支划分不尽合理,乡镇财力增长缓慢  乡镇级财政在分税制前基本就是“吃饭财政”。实行分税制以后,中央

2、与省的财政分配关系基本理顺,但省以下的财政体制,特别是县乡财政体制需要逐步规范和调整。1994年以来,县以上各级政府基本都建立了财权与事权基本相适应的分税制体制,但在确定县、乡两级财政体制时,“保县紧乡”的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在具体操作中,不少县市在制定乡镇财政体制时,把一些来源比较固定、数额大且易于征收的税种,如营业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出让金等税种作为共享收入,县乡共同“瓜分”,而把一些税源分散、征管难度大、稳定性差、增收潜力小的税种划归乡镇。乡镇财权与事权的不一致,从体制上限制了乡镇财政的发展潜力,不利于巩固基层政权和调动乡镇政

3、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也阻碍了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乡镇财政收入增长慢,支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力度较弱  从收入结构看,乡镇财政收入以农业税收和乡镇企业提供的税收为主。以甲市为例,2007年,该市镇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8685万元,其中,工商税收完成20120万元,农业四税完成5740万元,企业所得税完成1309万元,分别占镇级地方财政收入的%、20%和4.6%。从增长幅度看,自1997年至2007年11年间,该市镇级财政收入年均仅增长%,而财政支出年均增长27%以上,远远不能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从支出结构看,2007年,该市镇级生产建设性

4、支出比重仅为12%,财政支出几乎全部为行政事业费,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不够。  (三)各镇财政差距过大,财政保障能力不足,拖欠工资现象不断增多  由于历史原因及经济发展等诸要素的复杂影响,各镇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非常大,在乡镇财政上的表现尤为突出。近几年来,乡镇财政执行中央出台工资政策不到位以及拖欠工资问题日趋突出,成为困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难题。  (四)乡镇债务包袱沉重,酝酿着较大的财政风险  乡镇为招商引资,通过向银行举债等方式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负债累累,陷入招商引资的怪圈。个别镇已资不抵债

5、,严重降低了镇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与形象。  乡镇财政困难是国家财政困难的集中体现,是广大农村社会、经济诸多矛盾的综合反映,如不尽快加以解决,将会进一步弱化乡镇财政职能,制约乡镇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乡镇政权建设,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危害。  二、乡镇财政困难问题的成因分析  乡镇财政困难是乡镇政治经济生活中各种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各种矛盾在乡镇的集中反映。综合分析,当前乡镇财政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原因  财政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乡镇财政困难,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经济发展不快、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6、从财政比较困难的乡镇经济状况、财源结构分析,其经济总量明显偏低,且财源结构不合理。截止到2007年底,甲市财政困难乡镇仅有3户企业年纳税额超过100万元,基本没有骨干税源。从乡镇财源的所有制结构看,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困难乡镇涉外税收寥寥无几。2007年,该市市级以上10处财政困难乡镇涉外税收仅为万元,仅占全乡镇财政收入的%。  (二)政府行为对财政运行的影响  1、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从整体上看,我国政府行为适应市场化的程度较低,是市场化进程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尤其是乡镇一级政府,目前仍对微观经济领域的干预比较多,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的问题比较突出。表现在

7、财政上,就是要求财政增加对企业的投资,为企业直接融资、提供担保,或通过税收减免优惠、先征后返等形式支持企业发展。政府职能的错位,直接影响财政改革进程,加重乡镇财政负担。  2、政府行为的短期化给财政运行带来了一定困难。大凡财政困难乡镇,其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一般比较落后,与经济发展和群众日益提高的需求不相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客观上要求乡镇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就使得部分乡镇政府投资超越自身财力的可能,结果没有带来多大经济效益,反而拖垮了财政,严重影响了财政经济的正常运行。  (三)管理原因  1、硬性约束机制淡化。政府

8、支出扩张的欲望,是市场经济条件自然形成的。目前对乡镇的举债规模还没有一个控制、管理的办法,没有形成对乡镇经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