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79921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3
《浅谈框架震害分析与抗震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框架震害分析与抗震措施 威海市城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大多地区采用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能满足大空间满足立面要求。实验研究,框架结构均有一定的延性和一定的抗震性。若设计不当,也能产生较严重的破坏。从历年的地震灾害中,人们意识到要着眼于结构总体地震反应,合理选择建筑体系和结构类型。 【关键词】平面不规则;竖向不规则;抗震性能 前言 地震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5级以上才对建筑物产生灾害,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死亡8.7万人,伤人数38万,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占
2、GDP2.7%。地震破坏多为房屋倒塌,结构破坏造成的。所以应该认清地震形式及掌握一些建筑抗震的措施。 一、地震就是地壳的运动产生断裂、错层、释放能量,以波的形式传到地面,就形成了地震 我国大多地区采用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能满足大空间满足立面要求。实验研究,框架结构均有一定的延性和一定的抗震性。若设计不当,也能产生较严重的破坏。 1.框架结构平面不规则,结构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不一致,地震中产生扭转效应而导致结构破坏。地震力是一种惯性力,与建筑物的质心位置有关系,是作用在质心上的。框架的抗侧力构件形成了刚
3、心。地震力是作用在刚心上的。二者不一致就产生扭转效应,对建筑物的边框架影响较大。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中,锯齿形的房屋产生整体的扭转破坏,角柱破坏严重;1999年台湾彰化富贵名门大厦平面布置不规则为C型,16层钢筋混凝土大楼向内倾倒,砸向另外一座楼。 2.竖向不规则破坏,结构沿着竖向发生质量或刚度的突变,形成薄弱层,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甚至倒塌。如:美国橄榄景医院,一~二层为框架结构,二层框架有较多的砖砌体填充墙,三层~六层为框架-抗震墙结构,这就造成了上刚下柔,刚度相差悬殊。1972年,美国的圣费尔南多地震中,这
4、种结构房屋底层发生了严重倾斜。柱子上端发生了600mm的偏移。 从历年的地震灾害中,人们意识到要着眼于结构总体地震反应,合理选择建筑体系和结构类型。解决房屋抗震的基本问题,针对上述震害,在建筑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时,及结构体系选择时,应遵循一下原则: 结构平面布置应简单规则,简单平面一般多为凸行,如方形、多边形、圆形等;复杂的平面多为凹型的,凹角的地方容易形成应力集中或者变形集中,产生抗震薄弱环节。如:T型、+型等。 二、建筑物竖向布置应连续、均匀 结构体系沿着竖向质量、强度、刚度不均匀布置,在地震作用下,某一部位
5、率先达到屈服,出现较大的弹塑性变形。从而建筑物破坏。如:收进型的,立面突然收进,凹角处产生应力集中。大底盘型的,裙楼与主楼相连,刚度突变,交接处产生塑性变形。底层大空间、多塔型建筑,底部连在一起,都属于竖向布置不规则的。 (一)对于体型复杂建筑采用以下两种处理方案 1.细致的抗震分析,对建筑物进行精细的抗震计算和受力分析,估计其局部应力,变形集中和扭转影响,判断易损部位,采取加强措施提高变形能力。 2.设置建筑抗震缝,采用抗震缝将复杂的平面分割成简单规则的单元,防震缝的最小宽度要满足规范要求,否则缝小了会引起相邻两
6、单元之间的碰撞。 (二)结构体系的选择原则 结构屈服机制,根据构件屈服的位置与顺序分为两种类型的屈服机制: 1.总体屈服机制,指结构的水平构件要先与竖向构件屈服,塑性铰首先出现在梁上,结构不会形成破坏机构。 2.层间屈服机制,制结构的竖向构件先出现屈服,塑性铰出现在柱上,整体侧向屈服。工程中采用墙柱弱梁来实现总体屈服机制。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在水平构件屈服的情况下,仍能相对稳定的竖向承载能力,可以继续经历变形而不倒塌。 三、设置多到抗震防线结构振动控制 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依靠结构的刚度、延性、及强度来抵御地震
7、作用,结构在抵御地震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并导致结构的损伤。现在设计工作者探索新的积极的抗震方法,以隔震、减震、制震技术为特点的结构振动控制方法。 (一)结构振动控制方法分为四类 1.结构隔震,采用某种装置,将地震与结构隔开,阻隔地震波向结构的传播,减弱地震动力。 2.结构消能减震和阻尼减震,在结构的某非承重构件,如节点或者支撑处设置阻尼器,在强烈地震作用下,阻尼器进入非弹性变形状态,产生较大阻尼,消耗输入结构的能量,保护主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破坏。 3.结构被动控制减震。在建筑物顶部设置附加的子结构当主
8、结构,这种方法改变原结构的动力特性,降低结构动力反应。无需能源装置支持系统工作。 4.结构主动控制减震。实为计算机控制的伺机控制系统,利用外部能源在结构的振动过程中,瞬间改变结构动力特性并施加控制力以衰减结构振动反应。 (二)工程中为了提高框架的抗震性能,结构设计中还会采取如下结构措施加强框架的角柱 角柱处于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