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精准扶贫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

论精准扶贫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

ID:21679869

大小:3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3

论精准扶贫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_第1页
论精准扶贫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_第2页
论精准扶贫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_第3页
论精准扶贫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_第4页
论精准扶贫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精准扶贫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精准扶贫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  一、扶贫对象精准定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7亿多贫困人口脱贫。但是目前,仍然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832个贫困县,7000多万贫困人口,相当于欧洲的一个中等国家人数,位列全球第三。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我国的边远山区,一方面,其主要表现在生态环境恶劣、自然资源匮乏;另一方面,距离城市较远、交通条件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就业条件差、人口流失严重等也是造成这些地区贫困的重要原因。  1.贫困新特点突显  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扶贫对象的精准确认。当前,我国处于新的战

2、略机遇期,七千多万贫困人口的脱贫是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当前扶贫工作明确了方向、点明了重点。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入发展,今天的贫困问题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是地区性。当前,中国贫困人口主要集聚在中西部中石山区、高寒区、民族地区和边境等地区。在这些地区出现的“地区贫困固化”现象,是我国贫困人口分布呈现出的新特点,也就是说贫困人口的分布只在某些固定的地区发生变化。而对于相对发达的地区来说,贫困则成为富裕阶层中“大富”和“小富”的一个相对性概念

3、。据统计分析,2014年西藏、甘肃、新疆、贵州、云南等省区的贫困发生率均超过10%,云、贵、川、桂、湘、豫等省区的?困人口数量均超过了500万。  二是零星化。通过分析贫困人口的地区分布可以发现,在同一个地区(或县城)出现贫富两极的现象具有普遍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的居民会逐步摆脱地区的限制进行迁移活动,使得大量土地面积空缺。虽然中国的贫困人口呈现地区性集聚分布,但是由于贫困人口总量大、贫困人口分布的地区面积广阔,所以贫困人口居住不集中、显现出分散化特点。  三是非常态。中国贫困人口分布范围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逐渐加大,是我

4、国贫困状况的基本特征。由于长期受到“地区贫困固化”的影响,贫困地区与城市以及周边的人文社区产生了隔阂,使得他们逐渐被孤立,变成封闭状态。这就造成了两种发展倾向:一种倾向是贫困人口中的一部分实现了脱贫,融入市民社会;另一种倾向则是由于贫困人口自身条件和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他们朝着非常态化的方向发展,并进一步造成深度贫困化。  地区性、零星化、非常态的新特点是对贫困人口分布特性的总结和概括,准确认识我国现阶段贫困问题的新特点有利于正确地分析我国贫困问题的现状,为更好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条件。  2.贫困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农

5、村的贫困问题已经到了“攻坚克难”的新阶段,面对出现的新变化,找到其症结所在是实现精准脱贫的关键。虽然目前贫困人口基数大,地域分布维度宽,但通过对14个特困地区的比对分析,发现其贫困原因有共性特征。  一是地理环境。这些特困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与国外边境的接壤处;大别山、沂蒙山以及赣南地区;中部山地高原区;西部如西藏、青海、新疆等地的沙漠地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周边高寒地区。而通过考察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可知:其一,特困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多为高原和山地地形;其二,特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气候恶劣;其三,前两项因素导致

6、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社会建设停滞不前。  二是可变因素。除了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社会、人文等因素也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影响因子,可将其统称为“可变”因素。其一,就贫困地区的现状来看,年轻人流动速度快,呈现出单一向城市流动的趋势,贫困地区以老龄人口和儿童为主,生活环境缺乏活力;其二,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距离发达城市较远,经济发展落后,导致贫困地区人口以土地收益为主要生活来源。然而,贫困地区多处于高原或者丘陵山地,土地贫瘠,人均可耕地面积小;其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当地居民可享受的配套资源少之又少。尤其是教育的落后,这些地区教育资源匮

7、乏,留守儿童多,低质量的教育水平,导致了外出务工人口素质低、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其四,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使得这些地区如果进行经济开发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此外,还有因病残致贫、因落后观念致贫等。  二、扶贫主体精准归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年目标的实现,是全体人民群众实现自身价值的体现。七千万贫困人口脱贫目标的实现,不是社会某个单一群体的责任,它需要全体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社会各阶层的通力协作。社会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脱贫目标的成功实现,需要厘清扶贫的主体――“扶贫扶谁、谁来扶贫”的问题。需要考虑

8、社会主体的责任与权利,“量体裁衣”,为脱贫目标的实现扫清责任模糊、目标不明的盲区。  1.扶贫对象主体真实性鉴别  精准扶贫,关键在于扶贫对象的精准。现阶段,存在贫困户认定模糊的问题:一是真正的贫困户没有得到应有的帮助,而确定的贫困户中某些个体则是靠关系的相对富裕的农户;二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