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77671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3
《企业业务活动风险识别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企业业务活动风险识别的研究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为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提供详尽的帮助和指导,本文以控制活动类和控制手段类指引所规范的业务活动为主线,从细微处着手,对企业存在的部分风险进行识别。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内部控制业务活动风险识别 一、引言 2010年4月15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并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上述三个指引,称之为“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
2、引和2008年5月22日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一起,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按照原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的解读:“应用指引是对企业按照内控原则和内控‘五要素’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控制所提供的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占居主体地位”。企业在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组织开展内控工作时,《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为企业提供了详尽的指导和帮助。本文以《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九项控制活动类和四项控制手段类指引所规范的业务活动主线,从细微处着手,对企业存在的部分风险进行识别。 二、企业业
3、务活动风险识别 (一)资金活动方面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金风险可能由于筹资决策不当,投资决策失误,资金调度不合理、营运不畅,资金活动管控不严引起。大型企业通常在重大投融资和重大资金支付方面管控比较完善,但在日常资金营运环节,因为部分业务涉及的资金量小、重复繁琐,而不能够严格执行企业制定的资金管理制度,从而造成资金被挪用、侵占。比如部分财会人员不重视办理资金业务的相关印鉴使用管理,印鉴移交不办理相关手续,有可能让别有用心的人抓住漏洞,借机将印鉴和票据集中到自己一人保管,挪用单位资金,造成企业资金损失
4、。 (二)采购业务方面 在采购业务中,采购计划安排不合理,供应商选择不当,招投标或定价机制不科学,授权审批不规范,采购验收不规范等情况,是引起采购业务风险的主要原因。部分企业会按照采购标的金额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采购方式,部分人员会利用这个漏洞,通过“化整为零”的方法,选择审批权限最低、流程最少的采购方式,用来规避采购审批环节,达到舞弊的目的。有些业务经办人员,会利用部分经济业务(如管理咨询项目)无明确标准的情况,采用“围标”的手段,伙同外部机构将采购合同标的扩大,造成企业经济损失。 (三)资产管理方面
5、资产管理的风险主要由存货积压或短缺,固定资产使用效能低下,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等原因产生。但资产管理最大的风险,是资产管理体系的不完善。部分企业受行业特点以及历史原因的影响,资产管理是一本“糊涂账”,虽然会定期开展资产盘点和清查工作,但流于形式,“前清后乱”,资产实物台账和资产卡片不能做到一一对应,出现账外资产的情况,导致企业资产流失。部分企业对存量存货管理不规范,存量物资品类和数量不清晰,造成库存物资地积压和浪费。 (四)销售业务方面 市场预测不准确,客户信用管理不到位,结算方式选择不当,账款回收不力都是
6、销售环节容易出现风险的原因。部分企业对客户信用管理存在缺失,不能及时掌握客户信用相关信息,也没有通过严苛的给付款方式进行有效控制,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同时,对于已核销坏账,没有后续的追补跟踪机制,使得款项追缴存在漏洞。部分业务人员和客户相互勾结,通过“跑、冒、滴、漏”、“蚂蚁搬家”的方式,侵蚀企业经济利益。 (五)研究与开发方面 研究与开发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来源于研究项目未经科学论证,研发过程管理不善,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等方面。部分企业投资的研究开发项目,受企业自身科研实力的影响,采用不合理的外部
7、合作方式,导致研究开发成果核心技术被外部合作方所掌握,在支出相应的研究开发成本支出后,未能获得研究成果,更谈不上成果转化收益的取得。 (六)工程项目方面 在部分企业中,工程领域风险会相对较高,主要包括工程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项目招标暗箱操作,技术方案不落实,概预算脱离实际,工程物资质次价高,工程监理不到位,竣工验收把关不严等原因造成的风险。有些工程项目负责人对工程实施内容的把控不严格,导致工程项目严重超概预算,然后采用其他方式进行变通弥补工程超概的问题。有些工程项目负责人对工程阶段性验收和隐蔽工程验收不关不
8、严,导致工程投入使用后产生严重质量问题,给企业安全生产运营带来极大的影响。 (七)担保业务方面 企业担保业务管控不严,极易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担保业务风险产生主要原因包括,对外担保审批不严或越权审批,对被担保人财务经营状况监控不力,应对措施不当等。部分下属企业严格执行企业总部制定的担保审批制度,不履行担保业务审批流程,通过“体外循环”的方式,私自对外提供担保,最终导致企业因此承担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