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66864
大小:7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3
《瓦斯抽放泵新型散热装置在煤矿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瓦斯抽放泵新型散热装置在煤矿的应用内蒙古鄂尔多斯永煤矿业投资有限公司郑海平摘要:针对在矿井瓦斯抽放过程中由于瓦斯抽放泵连续运转,电机产生大量的热量而且散热不及时极容易引起烧坏电机的情况,利用循环水的热传导原理,将循环水进入循环水池以前先引入设计好的循环水套,利用循环水套迅速将瓦斯抽放泵电机的温度降下来,即达到了散热的目的乂实现了循环水的综合利用效果,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很好的经济效益。关键词:瓦斯抽放泵;散热装置;高瓦斯矿井在我国大多数的煤矿瓦斯抽放泵运转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瓦斯泵电机及泵体温度过高不仅造成瓦斯抽放泵使用寿命缩短,
2、而且会使减速机中油温升高,造成齿轮油粘性下降,油泄漏情况加剧,严重影响了瓦斯抽放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瓦斯抽放泵运行过程中如何快速地降低泵体的温度,延长瓦斯抽放泵的使用寿命是是瓦斯抽放技术研究领域中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1问题分析在矿井瓦斯抽放过程中往往由于瓦斯抽放泵连续运转,电机产生大量的热量而且散热不及时极容易引起烧坏电机或者会使减速机中油温升高,造成齿轮油粘性下降,油泄漏情况加剧,严重影响了瓦斯抽放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这种情况国内外许多科研机构都展开了技术攻关,早期的瓦斯抽放泵散热装置是在进风巷中安装一台局部通风机,然后将风筒引到瓦斯抽放泵附近,利用局部风机的压风将电机及
3、泵体产生的热量带走,从而达到散热降温的目的。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瓦斯泵散热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在生产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耗电量比较大,成木高,局部通风机管理比较复杂必须有安排专人管理局部通风机,另外局部通风机管理不善极容易产生引火热源存在极大的火灾隐患[2]。2新型散热装置设计[3]〜[7]0前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中常用的瓦斯抽放泵主要为水环式真空泵,其工作原理是依靠偏心叶轮在泵体内旋转,因离心作用使注入泵体内的水形成旋转的水环,水环内表面与叶轮轮毂之间形成一个月牙形空间,依靠该空间体积的变化达到吸气、排气的0的。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
4、当压强为常数,气体体积变化时,系统与外界存在功和热量的交换。如图1所示。l-Φ38mm总进水管;2-Φ38mm进水闸门;3-Φ38mm三通;4-Φ38mm分进水管;5-Φ13mm散热管;6-Φ18mm穿螺丝孔;7-Φ38mm出水管;8-Φ38mm出水闸门;9-Φ50mm水管;10-铁板。针对瓦斯抽放泵运转过程中瓦斯泵的电机及其泵体温度升高而出现的不利生产的现象,笔者通过大胆创新,成功地研制出了新型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主要是通过降低瓦斯泵电机的温度来实现降温的,从而奋效地控制了电机及瓦斯泵的温度,保证了
5、瓦斯抽放系统的正常运行。热的传递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三种形式,该散热装置利用了传导方式进行散热,如上面图2所示。首先用弯管机将四根Φ50mm水管压成与瓦斯泵电机外形轮廓一致的弧度;然后在每根水管9两端分别焊接一个铁板10,以防止水管9漏水,每个铁板正中间分别打一个穿螺丝孔6以便穿螺丝用;再在每对弧度一致的弯管上按等分分别打若干个Φ12mm的小孔并用散热管5将每对弯管连接、焊接牢固(注意为了使散热管4与电机外壳充分接触应使每根散热管4向里凹)如图2中主视图;最后在水管9的进水端、出水端分别焊接上进水管4、出水管7,在进水管4外部需用三通3、闸门2与总进水管
6、1、水源相连,出水管7与出水闸门8连接后与瓦斯泵房水池相通如图2俯视图所示。工作吋工作人员通过穿螺丝孔6用Φ16mm长螺丝将散热装置主体结构(主要由两对水管9和数十根散热管5组成)紧紧地毂住电机外壳,然后打开总进水闸门2,冷水流经路线为:总进水管l→进水闸门2→三通3→分进水管4→水管9→散热管5→水管9→出水管7→出水闸门8&rarr冰池,冷水经过散热管4将瓦斯泉电机所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带走,以达到降低瓦斯泵电机及泵体的温度0的。由于循环式真空泵运转时需要源源不断的供给清水,
7、所以该新型散热装置能够达到即降低瓦斯泵的温度,又给瓦斯泵运转提供足够水源的B的,从而提高了水源综合利用率。4结语(1)该新型散热装置设计与研究与传统的利用局部风机散热相比较能够省去局部通风机及其附属设备,从而减少了设备和耗电成本,大幅度地降低了瓦斯抽放泵的运行成本。(2)该新型散热装置设计与研究利用了循环水的热传导原理,将循环水进入循环水池以前现引入设计好的循环水套,利用循环水套迅速将瓦斯抽放泵电机的温度降下来,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3)该新型散热装置设计与研究与传统的利用局部风机散热相比较不需要专人管理,节省了人力成本。(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