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施密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论施密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ID:21665993

大小:5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3

论施密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_第1页
论施密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_第2页
论施密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_第3页
论施密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_第4页
论施密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施密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施密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摘 要:施密特通过解读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内涵,从自然、实践和社会三个维度及其相互关系来论述自己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得出马克思唯物主义的“真正的对象和出发点”不是自然或者社会历史,而是“实践的具体性”,以及自然与社会在实践这一中介基础上辩证统一的重要命题,从而形成了“以实践为中介的非本体论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驳斥了物质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等。施密特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把握既有合理之处,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内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施密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实践中介

2、;非本体论;唯物主义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正宗”继承人,施密特通过解读马克思的自然概念,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进行了重建,形成了一种既不同于第二国际,又不同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理论。科学评判施密特实践唯物主义理论的得失,对于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转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    施密特反对以往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研究往往只注重唯物史观与一般哲学唯物主义的区别,认为前者以社会历史为研究对象,后者以自然物质世界为研究对象,而忽视二者相互联系的做法。他强调在马克思那里,“自然和历史难分难解地相互交织着”。因为在马

3、克思看来,“决定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因素乃是人类直接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的方式”,而生产与再生产,即人类社会与自然所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离不开对自然的唯物主义认识。因此施密特认为,要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就应当从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人手,自然概念是使唯物史观与一般哲学唯物主义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关键因素。  基于以上认识,施密特首先分析了对马克思自然概念具有重要影响的自然观的演进,以考察唯物史观与一般哲学唯物主义的联系。他指出,在黑格尔那里,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在化,即自然不是在其自身中自我规定的存在,而是呈抽象的一般形式的理念为复归其作为纯粹精神的自我所必

4、须经过的外在化阶段。费尔巴哈对这种从思想向感性物质存在转化的唯心主义自然观进行了唯物主义的颠倒,认为自然是自身的原因,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是作为整体的非历史的匀质的基质。更重要的是,费尔马哈把人视为一种经验的自然存在,从而不但以自然的质的多样性、而且以作为感性的客观存在的人作为课题。但遗憾的是,费尔巴哈的自然只是一种感性的直观物,具有纯粹自然性质的人也不是能动地、实践地而是被动地、直观地同自然的客观性相对立,人与自然的统一只与“人是自然所孕育”的有关,他没有看到自然界“不过是人的对象”,因而其自然观只是一种基于“纯粹自然”的素朴实在论,对人的人本主义强

5、调也是抽象的,不足以解释社会历史的发展。马克思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把整个人类实践导人作为认识过程的一个构成环节,从而使人与自然作为实践的辩证要素达到了具体的统一。其实质是把自然消融在主体和客体的辩证法之中,自然概念就既是存在着的万物的总体,又是人的实践的要素,由此克服了费尔巴哈单纯强调自然总体性的素朴实在论自然观的缺陷。在施密特看来,正是费尔巴哈“对自然和人的感情上的激情”,使其唯物主义超越了以往的机械的(生物学的)唯物主义,并帮助马克思形成他的历史理论的“基础”概念,从而成为唯物史观的前提,并确证了后者的唯物主义性质。  施密特认为,马克思通过对费尔巴

6、哈自然观的扬弃而形成的独特自然观,又将唯物史观与一般哲学唯物主义区别开来,成为“新的”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独特性在于其社会一历史性,体现于马克思把自然和关于自然的意识都同人的实践和社会生活过程联系起来,认为在人类社会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才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通过工业形成的自然界才是“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换句话说,马克思眼里的自然是由实践中介了的自然,它对于人及人的意识而言所具有的优先性也只能存在于中介之中;即便是还未被社会实践所中介的自然,也只有在将来能予以加工时才是有意义的。因此,一切自然存在都是实践(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的实践

7、)的产物,“脱离人的一切实践去对自然进行解释,这从根本上讲,只能是对自然的漠视”。正如马克思所说:“被抽象地理解的,自为的,被确定为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施密特认为,马克思正是以这种实践中介了的自然作为其哲学思想的基础,从而既把一般哲学唯物主义的成果“提高到用社会理论的框架来处理的自然理论的阶段上去”,以实现对一般哲学唯物主义的超越,又不影响其哲学思想的唯物主义性质——因为一方面,“人类生产力作为知识的以及实践的东西,由于给自然物质打上自己的烙印,因而与其说否定了不依赖于意识的自然物质的存在,不如说完全确证了它的存在”;另一方面,他把

8、作为实践中介的主体的人也视为以他们为中介的实在事物的组成部分,即主体和客体都在“自然”的范围内,所以关于自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