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ID:21650198

大小:3.13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8-10-2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_第1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_第2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_第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_第4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和根本保证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王炳壮引言:从“和谐”二字想到的“和”者,“禾”加“口”也。可见,社会要“和”,首先必须解决吃饭问题,必须让人能够填饱肚子;同时,还必须解决“说”(表达意见)的问题。“谐”者,“言”加“皆(众)”也,意思是,只有大家都可以说,才能“和谐”。可见,在我国古人的理想里,已经知道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一个人人有饭吃,人人能说话的社会。人人有饭吃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性,人人能说话反映了社会的融合性(“君子和而不同”,强调差异中的统一,多元性中的一元性)。所谓“和谐”就

2、是指事物之间协调、均衡、有序的状态(社会的和谐,首先表达的是各社会主体的社会认同感)。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包含了发展社会(内含的前提),民主社会,稳定社会的基本维度,而且还增加了多元社会、公信社会、活力社会、绿色社会等诸多维度和内涵。一、用柔性之手建设稳定的社会解读《决定》第六部分,“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其中心思想就是:用柔性之手建设稳定的社会。《决定》第六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加强社会

3、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解读:社会稳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支撑。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社会和谐;要实现社会稳定,必须加强社会管理。即管理出稳定,管理出和谐(因为“任何社会和谐都不可能自动到来,它凭借的只能是对社会治理,特别是善治的不断尝试和努力”——郑杭生)。如何通过社会管理达到社会稳定?其关节点何在?通过社会管理达到社会稳定的逻辑思路: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公平——达到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其关节点或关键一步就是实现社会公平。公平、心平、则社会平(气顺劲足)何谓公平?公平指公正、平等

4、,有静态与动态之分。静态的社会公平,是指人们在社会地位上的公平,包括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地位和人格地位上的公平。。动态的社会公平表现在三个方面:条件、机会和结果的公平,或者说是起点、过程和终点的公平。条件公平指人们在相同的基础上从事活动,即人们所由出发的前提相同(条件在活动中占有突出地位,撇开条件就无法分析机会和结果)。机会公平就是“均分活动的可能性”,即社会上的每一个职位向所有人开放,使每个人都具有同等的选择职位的权利。结果公平就是静态上的社会公平。社会不公平最终表现在静态上的不公平(结果不公平)。当前,社会不

5、公平令人关注。以经济为例:城乡差距(3.22倍)5倍说(合适比例为1.6:1);小布什看不懂中国;中国城市=欧洲,农村=非洲说;区域差距12倍说(陆学艺)1985年上海:河南=6.65:12003年为6.2:11985年上海:贵州=9.18:12003年为12.97:1行业差距10倍说(商志晓)电力行业处级干部年收入30万元,与其劳动付出成正比吗?任继愈说:“我们只会生产,不会分配”。结果不公平实质上是条件与机会的不公平。社会不公平首先表现在动态上的不公平(条件与机会的不公平)的原因是:城乡差距在于历史因素和中国城乡

6、二元体制所固化的人们生产、生活、发展条件和机会的不公平。区域差距在于自然条件(五台山的鱼)和政策因素(36个鞍钢说)所形成的人们生产、生活、发展条件和机会的不公平。行业差距在于行业资源垄断所形成的人们生产、生活、发展条件和机会的不公平(医疗、大学教育、电力、石油等行业的资源垄断和市场垄断)社会不公平后果严重:温总理说:中国人看不起病,读不起书,买不起房,我心痛啊!学者说:平均GDP没有任何社会学意义。就全局来讲,公平失衡(“一夜暴富”与“三代而富”),则效率受制;和谐丢失,则可持续难求。社会不公平的理论反思:是对小平

7、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思想理解和执行上割裂开来所致。对策:中央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的方式,提出“到二0二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即用三个五年规划来构建和谐社会,足见中国当前社会不和谐、不稳定、不公平现状之“形格势紧”)。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何在?关键在于用管理之手,创造条件、机会的公平,实现结果的公平和利益的均衡。有学者言:“利益均衡关键在管理,社会和谐更需正义来守护”。《决定》提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而不是简单谈政府治理,实际上就是要规范治理主体和

8、客体,追求一种“善治”的理想态。学者们认为,“善治”是治理和管理的理想态。所谓“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理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郑杭生语,人大教授,中国社会学会会长)。“任何社会和谐都不可能自动到来,它凭借的只能是对社会治理,特别是善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