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石拐干旱地区油松造林技术的探讨

对石拐干旱地区油松造林技术的探讨

ID:21640180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3

对石拐干旱地区油松造林技术的探讨_第1页
对石拐干旱地区油松造林技术的探讨_第2页
对石拐干旱地区油松造林技术的探讨_第3页
对石拐干旱地区油松造林技术的探讨_第4页
对石拐干旱地区油松造林技术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石拐干旱地区油松造林技术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石拐干旱地区油松造林技术的探讨  一、石拐区地理条件及气候特征  石拐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包头市东北部,东邻土默特右旗九峰山生态管委会,南接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西与包头市青山区兴胜镇毗连,北与固阳县下湿壕镇接壤,面积761平方公里。  石拐区属于蒙古高原土石山类型,海拔高度在1192米2066米之间,地形特征为山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发育为侵蚀构造的中低山区,水土流失严重,以水力侵蚀为主,呈现出坡陡、谷深、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形地貌。  石拐区属于中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2℃,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37.5℃

2、,昼夜温差在11℃18℃之间,无霜期为110120天,年平均降水量265毫米,多集中在79月份。年平均蒸发量为2230毫米。其特点:春季风多干旱而少雨,夏季多雨且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少雪。雹、霜、冻、干旱、风沙、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二、石拐区造林现状  石拐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长期以来,由于干旱、过牧、垦荒等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田草牧场沙化、退化十分严重,且常年干旱少雨,植树造林难度加大,干旱山区的造林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这种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使得造林技术的实施和发展的进程缓慢。为了提高石拐区干旱山

3、区的造林面积和造林成活率,改进造林技术势在必行。因此必须结合石拐区干旱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植树造林。  三、干旱地区树种选择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而干旱地区水资源较为缺乏,要保证植物的生长十分困难。因此,干旱地区的植树造林要选择耐旱、耐寒的树种,应该以本地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亦可,但需经过严格的科学培育。还要充分了解树种的生长规律和生物特性,各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干旱程度不同,在选择树种时也应充分考虑。石拐区属于于干旱少雨土石山区,可以选择油松、山杏、山榆、柄扁桃、锦鸡儿等耐旱性强的种植树种。下面主要对干旱地区油松的造林技术进行

4、探讨。  四、干旱地区油松造林技术分析  1.造林地的选择  油松造林,要重视选择适宜的地形部位。在较干旱的低山丘陵及干旱土石山区,土壤水分是油松成活、生长的重要因子,因此,一般只能在阴坡、半阴坡造林。低山阳坡上油松人工林生长缓慢、稳定性差,病虫害比较多,不如改用乔木山榆或锦鸡儿、柄扁桃灌木树种。海拔较高地段,油松对坡向的选择就不太严格,在薄土(土层厚度小于25cm)上阴坡生长优于阳坡,在厚土层的阳坡生长反优于阴坡。培育油松,应选择土壤深厚肥沃、排水通气良好的沙质宜林地。  2.造林整地  造林整地是人为地控制和改善环境条件,使它适合于林木

5、生长的一种手段。北方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分配不均,是不利于造林的主要矛盾。林木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全靠天然降水。如何将有限的天然降水蓄存起来,并使林木得到充分利用,细致整地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措施。常用的方法有:鱼鳞坑整地、水平沟整地、带状整地等方法。  在我区造林中,主要以鱼鳞坑整地方式为主。鱼鳞坑整地的方法是:一般采用中鱼鳞坑整地,长80cm,宽60cm,深40cm,每坑栽1株。为了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强抗旱保墒能力,提高造林成活率,最好提前半年至1年整地,不论哪种整地方法,均应将表土放在坑的上方,心土放在下方或作埂。  3.造林密度  油

6、松幼年时生长较慢,干形不够端直,侧枝又较粗壮,再加上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一般较差,所以要适当密植。目前,我区多采用111株/亩的造林密度。  4.混交造林  营造油松纯林,火险性大,病虫害多,改良土壤的效果差,应营造混交林。油松与阔叶伴生树种作行间或带状混交,可用的树种有樟子松、山榆、山杏、锦鸡儿等。这种混交林能更好地起到改良土壤及防火、防虫等作用,但种间关系难于调节。大多数阔叶树种初期生长比油松快。为保证油松在混交林中的优势,油松带应在3行以上,油松与阔叶树种的行距应在1.5m以上。油松与其它针叶树种混交:在低山地区,油松与侧柏混交的效果较好

7、,可提高林分稳定性,减少病虫害。油松侧方遮荫,对侧柏生长有利。  5.油松造林技术方法探讨  (1)植苗造林技术  油松造林大多选用植苗造林,植苗造林选择二至三年生苗可提高栽植成活率。油松宜选在土壤深厚肥沃的阴坡、半阴坡的山地进行栽植。造林前首先要对山地进行整地,干旱山地的整地大多采用反坡梯田、鱼鳞坑等方式,一般水平面宽2m左右,根据山地地形及栽植株行距的不同,每段长度定为6~10m,上下间水平距离为2~8m;同时要进行蓄水保墒,以改善山地土壤的立地条件。油松苗植树点在中间或者距外沿1/3处,每株间距2m左右。可在苗木前沿栽植紫穗槐、锦鸡儿

8、、柄扁桃等灌木,能够起到为油松苗挡风庇荫、改良土壤理化性状的作用,但后期要对栽植的灌木进行修剪,以防影响苗木生长。油松栽植一般可选择春季、雨天或者秋季3个时期进行,但春季造林常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