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39681
大小:39.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23
《201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1、古诗文默写。(10分) (1)窈窕淑女,。 (2)海日生残夜,。 (3),随风直到夜郎西。 (4),嬴得生前身后名。 (5)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由这副对联,你能想到《岳阳楼记》中表现范仲淹远大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角(jué)逐亵牍(dú)重蹈覆辙(zhé)满载(zǎi)而归 B.教诲(huì)剽(biāo)悍毛骨悚(sǒng)然相得
2、益彰(zhāng) C.惬(qiè)意斑斓(lán)咬文嚼(jiáo)字心无旁骛(wù) D.追溯(sù)焦灼(zhuó)粗制烂(làn)造高屋建瓴(líng)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生长在非洲荒漠地带的依米花,默默无闻,许多旅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但是,它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清晨突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那是无比绚丽的一朵花,似乎要占尽人世间所有色彩。 。 但是,它的花期很短,最多只有两天。两天后它就会随着母株一起枯萎,开花意味着它的生命的终结。 开花的植物对水分的()很大。但依米花只有一条主根,孤独地蜿蜒盘曲着钻入地底深处,
3、寻找有水的地方,那需要幸运和顽强努力,一株依米花往往需要四至五年的时间在干燥的沙漠里寻找水源,然后一点点()养分,在完成蓓蕾所需要的全部养分后,它开花了!在它最美丽的时候,因耗尽了自己的所有的养分而凋零。 人生的道路有几十年,但像依米花那样地勇往直前的岁月真是太少了。用一生定要美丽一次的心情去努力和坚持,每个人都会比现在做得更好! (1)请为文中的括号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2分) 备选词语:需求要求积淀积聚 (2)选文中划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3)发挥想象,在选文的横线处写一句描写依米花的话。(2分,不超过20个字) 答: 4、关于文学常识
4、和名著阅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小说讲述了生物学家阿龙纳斯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作了两万里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 B.杨修、香菱、菲利普夫妇、闰土这四个人物分别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和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故乡》。 C.法布尔的《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D.《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既有共性又有
5、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李逵都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但鲁智深头脑简单,直爽率真;李逵则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5、请你根据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下面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3分) 材料一:中欧各国的“文化年外交”已经进行了10年——包括“中法文化年”、“西班牙年”、“希腊文化年”、“中意文化年”等活动。 材料二:2004年1月24日是中国农历春节,法国的标志性建筑埃菲尔铁塔披上了“中国红装”,70多万法国民众涌上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争睹来自中国的万人盛装游行表演,人数之多,甚至超过了每年法国的国庆大游行。“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
6、座里程碑。 材料三:2009年在中国举办的“俄语年”和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的“汉语年”活动成为两国文化生活中的标志性事件。中国22个省、市与23个联邦主体共举办500余项活动,上亿人次参与。在2009年10月中国“俄语年”闭幕式上,当时的俄罗斯总理普京亲自为“情动俄罗斯——中国人唱俄语歌“获奖的中国小伙子颁奖。 问题:中外文化年的举办有怎样的意义?(至少写出三点) 答: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6——9题。(16分)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
7、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
8、隐居之乐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