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与文明执法

依法行政与文明执法

ID:21622722

大小:56.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10-19

依法行政与文明执法_第1页
依法行政与文明执法_第2页
依法行政与文明执法_第3页
依法行政与文明执法_第4页
依法行政与文明执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依法行政与文明执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依法行政与文明执法在城管执法培训班上的发言郭林书2009-12借此次培训班的机会,谈一下自己对依法行政与文明执法的认识,供大家在学习、执法实践中参考。计划谈三个问题:一、文明与法治二、依法行政与文明执法三、如何做到既依法行政又文明执法一、文明与法治(一)文明的含义文明,是与野蛮相对应的,是指人类进入开化状态。野蛮,指蒙昧,不开化,蛮横霸道、不讲道理,作风粗暴、态度蛮横。日常说一个人野蛮时,都好说此人没文化,缺乏教养,缺乏理性,四六不懂。文明执法与否,不是体现在目的,而是采取的行政措施或者手段。(二)法治的含义。法治可从十个层面界定。

2、但其关键性要素主要有两点:一是法律由人民制定,是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和体现人民意志的良法;二是法律主要是用来治理权力及制约掌权者的。法治本身的含义就是掌权者可以在万民之上,但它必须在法律之下。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人治的基本精神在于:法自权出;权大于法;人高于法;责任失衡,治人者享有公开的特权,且很少责任;立法等差,把人的身份等级法律化(刑不上大夫)。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权自法出(权力来源于法律的授权);法大于权;人从于法;违法有责;立法公平(无特权)。在法治国家,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我国宪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一切

3、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行政权的行使主体与行政权的归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行政机关是行政权力的行使主体,但是不是行政权力的所有者,行政权力的所有这是全体公民。公务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虽然代表国家执行公务,但其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属于所在的职位,而不属于个人。如果执法人员缺乏法治理念,行政意识,认为自己是管理者,是管理人民的,是官老爷,当然在执法中就不会给相对人讲道理,不会注意态度、方式、方法。政府和公务员的管理职权,是人民通过法律的形式授予

4、的,而不是政府和公务员自身的,人民授予政府权力,是为了让政府替人民管理国家事务,造福人民的,换句话说,是为人民服务的。仆人哪有向主人发火、耍态度的。作为人民仆人的“公务员”对于主人要有忍让之心。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如何,是否具有法制观念,是影响行政执法人员能否依法行政的关键。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不了解暂扣和对证据登记保存的区别;决定权与执行权的区别)、法律观念(法律至上、法律优先、法律保留、合理执法)、法律观点(规则)。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基础;法律观点是法律意识的灵魂;法律观念是法律意识的表现形式。因此,要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

5、识,首先就要学法、知法。法治与法制是有原则区别的。重视立法、重视法律不等于有了法制,有了法制也不等于就有了法治,不等于有“依法治国”的实现。法治需要借助法制,但他们并不是一回事。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民主是法制的基础,法制是为了保证民主,而要享有民主,必须有法制,两者之间是辩证关系。没有民主的法制,就是政治独裁。二、文明执法与依法行政法律本身就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产物。法治国家,由人治变为法治。(一)依法行政,无法定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表述。依法行政的基本含义,是政府必须依法行使行政权力或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如果从实质意义上理解,就

6、是保护公民权利,规范政府行为。依法行政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指政府依法办事这一工具概念,还应理解为制度、操作原则、程序以及观念,因此,有人将依法行政称之为行政法治。曹康泰:依法行政,概括起来讲,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行使行政权力,并对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任中杰:依法行政,是指国家的一切行政管理活动都必须严格依法进行。中宣部、人事部、司法部《公务员依法行政读本》:依法行政,是指一切行政活动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依法进行。(二)依法行政的实质(本质)。不同学者或者教材上也有不同的表述。例如:依法行政的根本

7、含义,是要用法来管理社会,而不是用法统治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与行政机关在同一管理规范之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曹康泰:依法行政的本质,是依法规范、约束行政权力。即三是三不是:依法行政是依法治权,不是依法治事;是依法治官,不是依法治民;是依法治己,不是依法治别人。从依法行政角度和正当程序的要求,行政机关要证明自己的行为合法、合理,就应当说明自己行为所依据的实事、依据、理由,作出不利于当事人决定之前,要告知当事人,给当事人陈述、申辩的机会,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当事人说的对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采纳。电视上曝光的交管人

8、员罚款的问题,就是典型的例子。一开始要罚50元,当事人问为何要罚款?执法人员不但不说明违法事实、处罚依据、裁量的理由,立即变成罚款100元。城管人员执法也有类似例子,不问三七二十一,上去就将商户的蔬菜推翻在地,或者将秤盘拿走。有的无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