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17730
大小:63.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3
《深圳市龙岗区建设海绵城市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深圳市龙岗区建设海绵城市策略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8【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城市建设转型的重要基础,而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建设转型的重要启程点。文章以深圳市龙岗区为研究对象,对其海绵城市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策略,以期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现状;策略海绵城市即城市像海绵一样,在下雨时,可以做到吸水、蓄水、净水,当需要时,可以“释放”蓄存的水,并可以高效利用。建设规划海绵城市,可以促使城市适应环境变化,当遇到自然灾害后,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因此,在海绵城
2、市建设过程中,需根据相关要求,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推动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海绵城市简介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海绵城市建设遵循源头控制、牛.态治理的原则,将原来的“快排”转向“渗、滞、蓄、用、排”,充分
3、发挥原始地形地貌对降雨的积存作用,充分发挥自然下垫面和生态木底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充分发挥植被、土壤、湿地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对雨水其有吸收和释放功能,能够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加强规划建设管控,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采取屋顶绿化、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措施,使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和绿地、水系等具备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使市民切实感受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实效。二、区域概况及特点(一)区域概况龙
4、岗区在水系上地处龙岗河流域、深圳河支流布吉河流域上游和观澜河支流君子布河、山厦河、鹅公岭河和岗头河流域。其中,龙岗河是东江二级支流淡水河的上游段,田坑水河口以上流域面积364.4平方公里,河流全长19.88公里,平均坡降2.7‰。龙岗河流域主要支流有14条,包括梧桐山河、四联河、大康河、龙西河、冋龙河、南约河、同乐河、丁山河、黄沙河等。(二)区域特点龙岗区海绵城市建设有如下四方面优势:(一)区位特殊关键。龙岗区布吉河上游处深圳河湾上游,龙岗河全流域处东江二级支流淡水河上游,观澜河支流君子布河处石马河流域上游
5、。辖区流域水系对保障深圳河湾水环境,实现深惠交接断面水质达标,保障东江水源安全十分关键。因此,在我区建设中落实海绵城市理念意义重大。(二)生态优势明显。我区生态控制区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比例超过60%,生态优势明显,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三)新区建设起步。我区处原特区外,开发建设依托大运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整体进度仍处于初期阶段,后续仍面临大面积的开发建设,为海绵城市理念的落实提供保障。(四)基底条件好。龙岗河干流、南约河、丁山河等综合整治工程相继完工,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除氨氮、总磷外其余指标基本可达V类标
6、准,水环境基底条件好,为海绵城市建设争取吋间。三、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及策略(-)海绵城市建设现状目前,我区全面海绵城市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我区己完成龙岗河干流综合整治,初小雨截污系统己建成,末端初小雨调蓄处理设施正在开展设计工作,有效保障了干流河道水质,为海绵城市建设赢得了时间。坪地低碳城及丁山河综合整治将低碳、绿色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中,结合低碳城和河道整治,建设诸多海绵元素,如绿色屋顶、立体绿化、人工湿地、stormtech雨水地下调蓄设施、人工调蓄湖、生态雨水口、太阳能浄水设施等海绵元素,为海绵城市建设在龙岗区的推广起到
7、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同吋,结合城市开发建设,局部进行海绵元素建设。(二)海绵城市建设策略以《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为指引,在深圳市绿道规划等上层次规划基础上,结合龙岗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现状及优势,主要从“点、线、面”三层次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点”层次:根据《深圳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中龙岗区城市公园、森林郊野公园的建设安排,建设雨水花园、雨水调蓄湖、地下贮水池、植草沟、园路透水性铺装、透水生态停车场、低标高绿地建设等海绵设施,实现“一园(公园)一湖(雨水调蓄湖)一站(处理
8、站)”,将公园纳入雨洪调蓄及初雨处理系统中,增加公园雨洪水利用,削减雨季面源污染。适当降低现状公园景观湖常水位,增加降雨吋雨水调蓄空间,更好实现雨水冇效管理,为市民提供更多的蓝绿空间和休闲空间。通过政府投入,将学校建设成雨洪利用的科普教育基地,包括绿色屋顶收集、雨水花园建设、雨水绿化浇洒、学校操场的透水化处理、室外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