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17361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3
《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学生就业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学生就业的影响[]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的高科技、跨文化交际的时代,国家、地区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其残酷性也直接影响着外语人才的就业几率。如何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至关重要的课题。跳出应试教育的漩涡,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全方位多角度地开辟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应对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提高专业人才在就职舞台上的竞争力,迎合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于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外语人才是每个高校工作人员所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高校生存之本。 [关键词]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就
2、业 []G623.36[]A[]1009-5349(2011)10-0189-02 进入21世纪的中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中国社会的各方面都深受影响,高等教育也不例外。新世纪对我们的高等教育,也包括我们的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2009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在这个就业寒流下,应探索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而打破就业壁垒,从而实现日语高等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相对接,为经济发展服务。 传统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过分强调理论课程的专深,由此造成
3、了学生知识面窄、应用能力较弱、适应性较差等现象。复合型、应用型日语人才的培养要求改变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更具跨越性、更富有弹性的多元化外语教育机制与途径,提高培养规格,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规格。 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日语敬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显得尤为突出。敬语是日语的重要特点之一,使用日语必然涉及敬语,没有敬语的日语言语交际是不可想象的。较好地使用敬语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4、在人与人交际的过程中能够迅速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产生亲密感与信任感,对未来的合作提供良好的基础。反之,不恰当的敬语使用让人产生生疏感甚至反感,显得没有教养,极大地影响了双方进一步的合作与交流。在实际教学中,可设定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场景等以日本社会实际作为语言环境,让学生实际操练,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敬语使用习惯,掌握正确的敬语使用方法,很好地理解日本人的心理,迅速融入日本企业文化,对毕业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于学生的非言语行为能力,文化辨识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恰当的场合使用恰
5、当的语言的能力进行有意识地培养,高度重视中日两国文化的差异。纵观历史,我们了解到日本在历史过程中深受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的影响,但和我国的大陆文化差异很大。一个民族的生存脱离不了自然和地理环境,其意识形态、民族文化(包括风俗人情、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信仰、习惯、传统)的形式均与自然、地理和历史演变过程相关。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地形、四季分明而温和的气候条件养育了日本民族,造就了日本人热爱、亲和及崇尚大自然的基本性格、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决定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对外来文化的引进方式来说,
6、日本属“积极摄取型”,①明治政府提出文明开化的政策,在积极引进欧、美文化的同时,改造儒教、神道和佛教,努力使欧、美文化同三教融合,形成了日本特有的日本近代文化。另外,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过程中,“逐步地建立一个‘冲突、并存、融合’的文化模式”②使得日本人判断事物一般都要采取相对、折中的态度,进而形成了以“和”为基础的民族意识,而且这种意识贯穿和影响着日本人的一切文化、思想、心理以及生活等各个领域,同样也表现在语言观念和语言结构上。而中国是“消极摄取型”,③我国文化长期处于文明中心大国的“高层地位”
7、,一直辐射着周边国家,以具有优秀文化传统为自豪,并长期处于闭关自守状态。因此,在日语教学中有必要导入文化阐释,使学生在了解日本文化的基础上学习日语,才能达到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日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这一根本目的。以此方法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更有理、有节、灵活巧妙地与日本人打交道,才能掌握顺利进行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主动权。 新世纪日语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了适应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迫切需要,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其特点是加强日语语言本身的学习之外,还应习得一门专业知识,而
8、这门专业知识的选择必须参考就业的趋势来确定。比如目前国内的一些经济类专业,就业形势很好,我们就可以把日语和它们联系起来,学生在学习日语的同时兼修经济方面的基础课程,把两门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体现其实用性。所以,在学生就读期间,我们应遵循这个模式,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日语专业的学生除了本身的专业课之外,还兼修其他专业课程,扩充自身的知识面。 根据近几年毕业生跟踪调查,我们发现本专业毕业生就职集中于教师行业、日资企业、IT行业等各个领域。根据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职责、要求、所需条件等进行总结与分析,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