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12177
大小:2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3
《浅谈学生参与教师评课的优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学生参与教师评课的优劣 摘要:评课活动是学校研究课堂教学、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和考核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教学理念的渗透,评课活动的重心也由关注教师的教转移到了关注学生的学。很多高校在原有的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方式,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到教师同行之间的互评方式的基础上,采取了更加直接的学生评课的方式。学生评课打破了传统的评课方式,教师上课的优与劣,不是由领导、专家、同行说了算,而是由学生“担纲”来进行评议。本文主要分析学生参与评课的优劣,旨在希望教育管理者能更好的把学生评课应用在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
2、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上。 关键词:评课;学生评课;优缺点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素养提高的重要手段。 学生评课打破了传统的评课方式,教师上课的优与劣,不是由领导、专家、同行说了算,而是由学生“担纲”来进行评议。以学生为本,就应该听取学生的意见。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课堂评价应该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他们的课堂学习感受。 教师的课教得好不好,学生最有发言权。因此
3、把评课的话语权交给学生,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作为教师,谁不想成为学生最受欢迎的好教师?但由于教育思想的影响、自身素质的制约及教学方法的局限,有些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并不“买账”,而有些教师意识不到这点,甚至自我感觉良好。基于此,让我们来听听学生的要求、建议甚至批评,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及教学能力,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以学论教、师生平等、教育民主的思想。 笔者以为,学生评课的优点在于: 第一,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早已是大家的共识,并已成为改革“灌注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但
4、人们往往有意无意地将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空间定格于课堂,以为下课铃声一响,学生就可以“谢幕”了。学生评课的好处在于,把学生从“幕后”请到“前台”,让学生充当评课的“主角”,这大大拓展了学生发挥主题作用的空间,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真正落实――因为评课是上课的自然延伸,是一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既然上课时学生是主体,评课时又怎能让学生靠边站呢? 第二,有利于上课教师得到真实的反馈信息。 众所周知,由上级领导、同行间对某位执教教师进行评课时,往往难免会掺杂各种复杂因素,以致于常常使评课不客观公正,陷入报喜不报忧的泥沼,而改由学生来评议,这种弊端基本可以避免,虽不能肯定所
5、有评课的学生都能说出心里话,但他们至少能说出在这堂课中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体会到了哪些学习方法,思维有没有被激活;说出老师在课堂上的哪些做法合自己的口味,哪些地方自己一时还不能接受――也许他们的评课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一时还缺乏理论上的高度,但这些真真切切鲜活评语的价值比起某些理论来,也许并不逊色,因为对上课的老师来说,后者可以借助于书本搞突击“消化”,而缺乏了前者,教学实践就容易产生盲目性,长处不能扬,短处不能避,对师生双方肯定都会害处不浅。 第三,学生评课体现了教学民主的精神。 此种做法若长期坚持,定能使学生在构筑知识大厦的同时,锤炼出浓厚的民主意识。这对于学生今后
6、漫长的人生之路,对于社会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无疑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但是笔者发现有一些学校把学生评课是为规范教师端正教学态度和督促教师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法宝。一经使用,被教学管理机构奉为法宝,屡试不爽。由于找到了监管教师的“偷懒”之道,教学管理机构不遗余力地推广这一做法,不仅要求教师展开自我批评,更强行规定学生必须对所学课程进行评价才能获得后续选课资格。在管理者眼中,似乎已经号准了高等教育质量的病根,只需借助学生评课就能一劳永逸。可现实并非如此简单,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观察认为学生评课存在以下弊端。 第一,教学管理机构没有做过详实的普查,不了解究竟有多少学生具备评课的
7、资格。资格的认定首先在于出勤率,只有出勤率保持在一定比例之上才能确保基本的评价资格。特别是那些人文素质的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诺大教室里稀稀拉拉散坐的学生,正是对学生评课方式的最大质疑。当下不管三七二十一,要求所有学生评课,不知道学生们的评价依据从何而来?这样的评价结论又如何保证接近真实? 第二,学生的评价是否靠谱,取决于其听课的专心程度。但现在的大学课堂,不管老师知识多么渊博,总是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从头到尾做“低头族”,他们关心的只是“远在天边的友人传递的讯息”,毫不在意讲台上“近在咫尺的教师教授的知识”。那些缺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