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10470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3
《国际金融危机研究述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国际金融危机研究述评摘要:本文首先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美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的过度虚拟化、美元的全球流动、金融监管的缺失等方面分析金融危机的成因。其次探讨了金融危机对资本流动、国际贸易、通货膨胀率、制造业及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平衡发展、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实现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平衡等方面归纳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危机;虚拟经济;金融创新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究竟是如何形成和爆发的,对全球经济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应如何应对这场危机。国内外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本文
2、对其综述如下。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 (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新自由主义盛行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理论根源。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授大卫·科兹指出,此次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物,也是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盛行结果。我国专家认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并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供给过剩与劳动群众有支付手段的需求不足矛盾的对抗性爆发。国纪平指出,新自由主义是一套以复兴传统自由主义思想、以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的思潮,强调“最少的政府干预,最大化的市场竞争,金融自由化
3、和贸易自由化”。由于美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新自由主义思潮对这一体系形成了极大影响,并最终导致危机的爆发。一些学者认为,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成的国际金融危机,是美国金融衍生品交易体系的过度投机及其管理失控所致,而这些正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放任政策误导的结果。此次金融危机意味着新自由主义政策的破产。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一)对资本流动性的影响。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损失惨重,加之市场信心缺失,使金融机构谨慎放贷,国际金融体系从原来的流动性过剩转变成流动性偏紧,许多欧美金融机构出现资金短缺。由于中国与美国利差的倒挂及我国
4、经济的稳健增长,在早期次贷危机阶段,流入我国的资金不减反增,快速增长的FDI表明外资正加速流入中国。但当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的走强及回流给中国带来了资本逆转的威胁。 (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贸易环境恶化:欧元大幅升值削弱了欧元区产品的竞争力。欧盟统计局2008年7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2008年5月份外贸逆差约46亿欧元,大大超过此前预测的10亿欧元逆差。日本财务省发布的2008年8月份贸易统计速报称,由于进口大幅增加、出口增幅微弱,日本2008年8月份出现了26年来首次月度贸易逆差,逆差额达3240亿日元
5、。金融危机引起的美国市场需求收缩和人民币_升值预期同样影响着中国对外贸易。据我国商务部数据,2008年前8个月中国出口增长%,同比回落%。其中,对美国增长%,回落%,对欧盟出口增长%,回落%。 (三)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金融危机主要从两个方向对世界价格水平产生影亮:一是经济放缓抑制市场需求,缓解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压力。二是各国央行降低利率,将增加价格上涨的压力。据世界银行统计,2008年1~7月,全球各种初级产品和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其中,能源价格累计上涨%,非能源价格上涨%,农产品价格上涨%。而8~9月,全球初级产品价格有所回落
6、,与7月份相比,9月份能源价格下降%,非能源价格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可见,在早期次贷危机阶段,第二种影响更大。当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需求的萎缩使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四)对制造业的影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制造业活动指数2008年10月大幅收缩,降到26年来最低点。欧元区制造业活动指数同期也跌至创纪录的低点,欧元区三个主要经济体的产出量、订单数及就业率均下降,欧元区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是指数建立11年来的最低水平。多数学者认为,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金融危机在给欧美发达国家制度业带来冲击的
7、同时,也给其他发达国家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增加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使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2008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基本停滞。据IMF测算,发达国家2008年经济增长%,比上年回落%,发展中国家2008年经济增长%,比上年回落%。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中国亦难独善其身。目前,中国经济总体开放度已超过80%,中国经济与美国及世界经济波动的同步性愈来愈高。2001年以后,中美两国GDP增长率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高于。据经济学家估算,如果美国GDP增速下降1%,中国GDP增
8、速将下降1%至%。2008年10月上旬,国际投行高盛、瑞银、巴克莱的中国区经济学家纷纷发出报告,分别将2009年中国GDP增速调降为%、8%、9%,明显低于以前的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