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构建“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构建“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院校,应坚持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的需求搞好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构建“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产、学、践”协调发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从而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市场就业定单式培养模式体制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教育,定位目标最明显的特征无疑就是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的需求把自己推向市场,建立与市场广泛联系的渠道,把毕业生能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作为办学的宗旨,把接受市场检验作为办学的标准
2、。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紧紧抓住市场的需求变化,以企业、行业需求为导向,努力探索“定单式”培养人才模式的途径和实践,就业率连续十年达到98%以上,极大地促进了学院的发展。 1建立“定单式”人才培养体制 职业教育重在实用,人才培养要面向市场。因此,职业学校要与企业建立一种密切的合作关系,根据企业的需要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从而为“定单式”人才培养奠定基础。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以来。为了使人才的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派专人到珠三角地区进行广泛的调研,走访厂矿、企业、公司等用人单位,收集用人信息,并积极寻
3、求与用人建立“定单式”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通过努力,全国著名的微波炉生产企业——格兰仕集团、全国著名的家电生产企业——康佳集团、科龙集团、亚洲最大纺印企业--东莞德永佳集团等大型企业都先后与学院签定了人才培养协议。学院充分利用这些企业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优势,一方面建立学生实训和“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另一方面聘请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院授课或开展专题讲座。学院的各专业分别成立了以企业一线高级技术人员为主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开展职业功能分析、进行企业发展调研的基础上,发挥其在审定“定单”培养目标和人才
4、培养方案上的指导作用。这样就突破了传统的“闭门定专业”模式。 15年来,学院不断注重研究和解决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新问题,逐步建立了“定单式”职业教育的体制和机制,打造灵活开放的“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15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98%以上。而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数控技术、学前教育等专业的学生,一般在离毕业还有半年的时间就已经被用人单位选聘一空。 学院还建立了灵活的学制,设有“1+1”、“2+1”、“+”等多种办学模式。“1+1”是针对部分专业的中专生实行的一种培
5、养模式,学制为2年,1年在校学理论,1年在企业参加实训;“2+1”是针对中专生的培养模式,学制3年,2年在校学理论和课程实习,1年在企业参加实训;“+”是针对高职生的培养模式,2年半在校学理论和课程实习,半年在企业参加实训。随着学院“产、学、践”合作办学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知识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增强了毕业生就业的竞争优势,并为打造“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走出了一条职业教育办学的特色之路。 2“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 “定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6、的突出特点,就是招生就业一体化,实现了“产销”链接。学院在15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定单培养”的办学特色,为肇庆市及珠江三角洲的用人单位培养了25000多名优秀毕业生。由于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胜任,很多毕业生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为肇庆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大量的外资、民营企业、加工型企业的涌现,促进了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这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也为职业学校提供了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到目前为止,学院已与全国著名
7、的微波炉生产企业——格兰仕集团、全国著名的家电生产企业——康佳集团、科龙集团、亚洲最大纺印企业--东莞德永佳集团等大型企业签定了人才培养协议。有了大批企业与学院签定人才培养协议,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且为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了广阔的场所,同时还为教师的现场调研和学生实训提供了方便,调动了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面的积极性。2009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危机席卷了全球,大量的工厂倒闭,企业用人大幅度减少,但由于我院实施了“定单式”培养模式,学生的动手能力强,毕业生还是受到了绝大多数企业的欢迎,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了%
8、。随着经济的回暖,中国经济加快了复苏的步伐,2010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2009届毕业生好了很多。目前,绝大多数的毕业生都已基本落实了接收单位,学院力争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高就业率突出显示了学院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实力,同时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04年12月,学院先后获得“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和“广东省先进民间组织”称号。从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