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601742
大小:6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3
《永宁冯家坡油区递减规律分析及开发调整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永宁冯家坡油区递减规律分析及开发调整认识【摘要】通过对冯家坡油区主力产油层长6油层组一次采油递减规律的分析,能够预测出冯家坡油区产能递减趋势。根据该油区长6油层组油层的油气地质条件和采油成果,对油田开发提出了进行驱动方式、注采井X等等调整分析,明确了油层产能变化和油田发展趋势,对该油区及同类型低渗透油区进行科学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关键词】冯家坡油区;开发动态分析;递减规律;开发调整 冯家坡油区位志丹县境内永宁乡冯家坡一带,面积约23km2。该油田自2002年初投入开发,目前已成为重要的产油区之一。冯家坡油区油层为中生界三叠系上统延长
2、组长6油层组,陕北地区延长组低渗透油层开发经验表明,油层产能递减特征明显,投产后高产稳产时间很短,很快进入递减阶段,冯家坡油区长6油层组油层亦属同类。根据一次采油开发动态,当油藏或油井的产能进入递减阶段后,通过对油田已经取得的产能变化数据,对其产能递减规律作出判断,制定和实施油田开发调整的系列对策和措施,以保持长期稳产及持续发展。 1.开发动态分析 1.1单井采油动态分析 在冯家坡油区已有采油井中,分别选择产油量较高、中等、较低的三口井(Y851、Y850、Y853)作为不同产油量油井类型进行产能分析。 Y851井:初产产量较高,2~3个
3、月后快速递减,约有5个月的较稳定高产阶段,之后的9~25个月递减到一个时间较长的较低产能阶段,递减总幅度为15.8%,月均递减率1.0%。 Y850井:不具备高产稳产期,始终呈较低产、波动递减状产出态势,4~25个月总递减幅度73.2%,月均递减率3.5%。 Y853井:投产后2~8个月,月产油量较高,之后呈持续递减态势,11~29个月的递减总幅度66.2%,月均递减率3.7%。 单井产油量分析表明,高产井产能稳定,高产特点明显,后期产能平稳,递减率较低,从而表明地层能量衰减慢,含油丰度高,驱油动力较强。中、低产井,高产稳定阶段产能特点不明
4、显,后期递减率较大,表明支撑地层产出能量因素在急速变化,与其低渗储层特性有关。 1.2递减规律分析 当油井的产能进入递减阶段后,为了预测未来产能的变化和最终的开发指标,必须根据已经取得的产能变化数据,对其产能递减规律作出判断。 根据油田生产动态数据,对比多种递减分析方法后,选择典型曲线拟合法进行分析。J.J.Arps(阿尔浦斯)的三种递减规律(指数递减、双曲递减、调和递减)提供了利用典型曲线和诺模图,确定油、气藏或油、气井的产能递减规律和递减率的大小,以便对未来的动态和可采储量进行有效的预测[1]。上述三口井基本是连续采油生产,根据实际采油
5、数据,恢复到月实际产油能力,采用产能递减分析图解法进行分析。根据产能数据,做产量比Qi/Q (Qi为初始月产能/Q为t时月产能)和时间Dt(年)双对数图,得到趋势点、线,同确定产量递减规律的典型曲线拟合,以其达到最佳拟合是趋势点、线所在的区间,得出本区的产能递减符合于双曲线递减类型、递减指数。初期6个月左右为指数递减,以后为双曲递减,递减指数n=1.5~5.0(图1)。 1.3采油动态分析 2006~2008年,该油田先后有84口井投产,年产油量3540.0~25210.0t,2008年开发井数增多,总产油量最高,单井日产2.30~3.38
6、t,月产油50.57~104.17t。单井日产量2003年最高,投产的新井最多。2007~2008年,单井日产油由3.38t下降到2.96t,含水率由36.49%上升到42.84%。可以看出其总产量和单井产量都比较低,整体上亦呈逐渐递减趋势,这主要由地质条件所决定。通过对2006~2008年采油数据的统计、分析,对该油田石油地质储量为2405×104t、可采储量为264.×104t、采收率11%而言,其年采油速度、采出程度都很低。 冯家坡油区采出动态表明,开采量的增加主要依赖于寻找较富集的含油区和增加开采油井数,油田整体产能不能保持一个相对稳定
7、的高产稳产阶段,使其油田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风险性。根据油田的储量计算,常规的一次采油、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都很低,2006~2008年年采油速度(年采油量/可采储量)0.13~1.44%,采出程度占可采储量的6.37/264=2.4%,占地质储量的6.37/2405=0.26%。因此,保持油田的稳产或者高产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通过对油田现有油井的分析研究、优化调整和完善注水、采油【摘要】通过对冯家坡油区主力产油层长6油层组一次采油递减规律的分析,能够预测出冯家坡油区产能递减趋势。根据该油区长6油层组油层的油气地质条件和采油成果,对油田开发提出
8、了进行驱动方式、注采井X等等调整分析,明确了油层产能变化和油田发展趋势,对该油区及同类型低渗透油区进行科学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