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587788
大小:5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3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浅析【】高职院校学生是现代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针对新时期高职学生的基本特征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思政教育工应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1.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特征 1.1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 新时期的高职学生思维活跃,观察力强,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易于理解和接受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 1.2情感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影响 高职学生缺少社会实际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正式定型,正处于体验、比较、思考、探索时期,因而情感具有不稳定性。社会生活的重大变革、时
2、代思潮的迅速变化、思想文化的交错影响、学业爱情等方面的成功与挫折,都会引起情感的两极变动。同时由于他们缺乏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追求,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为一时的冲动情绪所左右。 1.3自理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目前大多数高职学生都是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出生和成长起来的,而且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一些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家庭,父母过分溺爱,从小娇生惯养,使他们养成任性、占有欲强、自私自利等坏习惯,导致他们集体观念淡薄,缺乏集体主义荣誉感,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家庭过多的照顾使他们怕苦怕累,独立自理能力较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1.4容易自卑,缺乏学习
3、热情 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结构复杂,学生大多数于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或是考不上普通本科院校的“高考落榜生”,他们自身在心理上觉得不如本科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他们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底子差,在进入职业院校后,容易出现知识衔接的断层,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 当前,大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还是采取理论灌输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过多地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同时思政理论课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实践
4、教学环节比较薄弱,实践形式过于简单,实践教育重形式轻效果。 2.2保障机制不健全 保障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人员、经费和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高职院校普遍缺乏选拔、培养、使用、竞争、激励等有效的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激励与保障机制,因此导致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队伍普遍存在不稳定的现象。同时思政教育工作经费长期存在较大缺口,各种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也无法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这些都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影响。 2.3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大多采取“一锅端”的模式,学生接受的几乎都是一样的思政教育模式,没有根据教育对象个体的特殊性、差异性开展工作,工作缺
5、乏针对性和时效性。 针对新时期高职学生的基本特征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思政教育工应该改变传统的沟通管教模式。完善高职生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实施规范学生学习习惯和道德行为,有效的带动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对新时期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建议 3.1创新思政教育机制 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思政教育工作不能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层次上,而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思政教育工作现代化,从而产生出新的教育感化力量,同时可以通过建立思政教育X站、X页来构筑思政教育工作新阵地,利用X
6、络特有的可复制性、共享性、适时传输性等特点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3.2建立思政教育理论课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制定关于加强思政教育理论课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办法、教学督导工作规程等规章制度,建立定期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学生信息反馈、教学工作评价、教学激励、教师评教和学生评教等规章制度,对各教学环节实行全程监控,做到有记录、有总结,形成完整的教育教学保证体系,对发现问题、沟通信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3营造思政教育环境 3.3.1坚持正面引导为主 高职学生因为心理特征、情感等方面的特殊性要求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中要坚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
7、导,不能单纯的采取严加管理的办法约束学生的行为,管理上应注重疏导的方式,与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在工作中应该努力做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注意把握学生心态,注重因人而异,切忌“一刀切”,要给学生一定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及创作的时间和空间。 3.3.2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高职思政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既要实现对学生物质生活的关怀,也实现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