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河北岸志留系岩金地质找矿实践及勘查开发的思考

月河北岸志留系岩金地质找矿实践及勘查开发的思考

ID:21571126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月河北岸志留系岩金地质找矿实践及勘查开发的思考_第1页
月河北岸志留系岩金地质找矿实践及勘查开发的思考_第2页
月河北岸志留系岩金地质找矿实践及勘查开发的思考_第3页
月河北岸志留系岩金地质找矿实践及勘查开发的思考_第4页
月河北岸志留系岩金地质找矿实践及勘查开发的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月河北岸志留系岩金地质找矿实践及勘查开发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月河北岸志留系岩金地质找矿实践及勘查开发的思考  汉滨区沈坝金矿,位于安康月河北岸志留系岩金成矿带的中段,经过沈坝金矿地质找矿实践,针对月河北岸石泉饶峰-旬阳段家河志留系岩金矿,总结了成矿地质规律,探索了新的找矿方法,预测了新的找矿方向。  1汉滨区沈坝金矿地质特征  1.1地质背景  汉滨区沈坝金矿,位于东西长度约200km的月河北岸志留系岩金成矿带的中段。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白水江-白河褶皱束的东段,赋存于下志留统梅子垭组(S1m)地层之中,赋矿岩石主要为炭质黑云母变斑晶绢云母石英片岩夹含炭变质砂岩,即为一套滨海-浅海滞流-开放沉积环境的细碎

2、屑岩建造。地层岩石经历了晚加里东期-早华里西期固态流变、印支期纵弯褶皱地质作用,不同期次、不同层次和不同性质构造形迹的叠加与改造是区内变形构造的显著特点。数次伸缩转换的构造背景、陆-洋变迁的沉积环境,孕育了本区独特成矿地质条件。  1.2矿体特征  经过系统的槽探、坑探、钻探工程控制,按照《安康北部志留系岩金矿品位指标研究论证报告》推荐的边界品位0.5010-6、最低工业品位1.2010-6、矿床平均品位1.6010-6工业指标,在沈坝金矿探矿权范围内圈定出了7条金矿体。矿体为似层状、扁透镜状,与围岩整合产出、界限模糊不清、呈渐变过渡接触关系。呈北西-南东向

3、延展,向北东倾斜,在走向和倾向上常与围岩同步变形弯曲,总体产状350-25°∠45-75°。矿体长度220-650m、平均长度330m;矿体厚度0.66-11.40m、平均厚度3.31m、厚度变化系数54.42%、厚度变化稳定、层间褶皱的叠加是矿体增厚的主要原因;斜深68-220m、平均斜深145.43m。  1.3矿石质量  矿石品位0.51-5.00g/t,矿床平均品位1.68g/t,品位变化系数63.14%,有用组分分布均匀,西贫东富、上富下贫是金品位总的变化趋势。有害组分含量分别为S0.21-0.42%、Fe+30.60-2.

4、69%、Fe+21.19-5.50%、有机炭1.09-1.75%、As微量。有害组分偏高,对选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矿石矿物主要以黄铁矿、磁黄铁矿为主,赤铁矿、褐铁矿次之,偶见自然金及银金矿,白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甚微,矿石矿物含量约占矿物总量的5%。黄铁矿为主要载金矿物,磁黄铁矿、褐铁矿和石英为次要载金矿物。黄铁矿单矿物含金量高达100.63g/t。载金黄铁矿可分为早、晚两期,浅黄色的早期黄铁矿呈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局部可见呈细脉状或稠密浸染状顺片理贯入,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粒径在0.037-0.053mm之间,集块一般在0.4-0.5mm之间,含

5、金性较好。白黄色晚期黄铁矿呈微-细脉状斜穿片岩片理贯入,他形-半自形粒状结构,脉体宽度0.10-2.5mm,边部常具白铁矿化,含金性差。  1.4金的赋存状态  金矿物的形态可分为五种,片状金矿物约占41.73%,粒状金矿物约占18.90%,不规则状金矿物占18.11%,板状金矿物约占14.96%,丝条状金矿物约占6.30%。粗-巨粒金约占金矿物总量的50.71%,中粒金约占金矿物总量的12.97%,细微粒金约占金矿物总量的26.18%。  金矿物有自然金和银金矿两种,自然金约占金矿物的98%,是最主要的工业矿物;银金矿含量微少,约占金矿物的2%。裂隙金和粒

6、间金约占95.71%,包裹金约占4.29%(表1-1)。通过可选性试验研究,采用两段磨矿重选浮选联合选矿工艺,金选矿回收率在83.95%左右,金矿石的工业类型为含硫含炭质较易选矿石。  2找矿实践与认识  2009年1-12月间,完成了槽探3564m3、坑探4680m、钻探1650m、基本分析样2535件等实物工作量。在详查实践中,曾遇到过诸如样品分析结果重现性差、找矿标志和控矿主导因素难以厘定等技术难题。对此,一是加强与其他地勘单位进行技术交流和学术沟通,二是开展了一系列对比研究和实证分析,最终攻克了相关技术难题,并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  2.1延长磨矿-

7、焙烧时间和增大采样规格,是提高样品分析结果重现性的有效途径  详查工作初期,探槽刻槽取样中存在着在同一个采样位置重复取样化验,其分析结果相差悬殊的问题,其诱因一是金颗粒粗大,磨矿过程粒状金和片状金均被薄膜化,筛分时薄膜化的金往往作为筛上物被剔除;二是金颗粒在矿石中分布的不均匀性,常规样槽断面规格,金颗粒有被漏采的可能;三是矿石中有机炭含量较高,焙烧不彻底时由于有机炭的残留,溶矿过程中往往产生有机炭劫金现象。鉴于此,做了以下几方面技术调整:  ①采样断面规格由原来的105cm扩大为1010cm;  ②磨矿时间由原来的8小时延长到12小时;  ③焙烧时间由3小时

8、延长到5小时。经过多个取样工程对比研究,调整后的采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