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565267
大小:24.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徐南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徐南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新华网江苏频道11月12日电(记者李灿、蔡玉高)十八大代表、江苏省长助理、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徐南平在讨论十八大报告时表示,总书记的报告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对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作出全面部署,高屋建瓴、总揽全局,立意高远、内涵丰富,赋予了科技前所未有的责任,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当代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体现了中央关于科技改革发展的总体考虑和最新要求,是指导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埋头苦干,为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作出更大贡献!徐南平表示,改革开
2、放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科技进步与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有力地促进了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科技创新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强化,突出体现为“3个重要标志”:一是2006年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提出到2015年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的奋斗目标。以此为标志,江苏省进入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新阶段,确立了科技、教育、人才“三个优先发展”的战略格局。二是进入“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旗帜鲜明地把创新驱动战略确定为核心战略,召开全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大会,将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落实“六个注重”、“六个新步伐”的重要内容,贯穿于“
3、两个率先”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以此为标志,形成了以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以科技现代化促进基本现代化的鲜明导向。三是在开启率先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根据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江苏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任务,研究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以此为标志,江苏进入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攻坚期,经济发展加快转向创新驱动的轨道。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对科技在“两个率先”中战略地位的深刻洞察,科技进步与创新日益成为全省上下的共同认识和行动,成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徐南平表示,
4、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的不懈奋斗,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年来,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5.2%;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9倍,突破10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2.2%;专利申请、专利授权、发明专利申请分别增长26倍、25倍和43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4倍,超过3.8万亿元;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成为我国创新活力最强、创新成果最多、创新氛围最浓的省份之一。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距离“十二五"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的战略目标仅有3年,时间十分紧迫、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加大攻坚克难力度,更好地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为率先基本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要
5、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科技经济紧密结合,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第一,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将研发机构建在企业,推动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将人才工作重心转向企业,高度重视科技企业家培养,推动企业成为选才、引才、用才主体;将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到企业,把落实情况纳入科技创新工程考核评价范围,做到应免尽免;将创新资源集聚到企业,支持企业整合各类创新要素,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第二,着力发展高端产业。围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集中力量开展重大技术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加
6、大企业研发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和独立研发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产业技术研发体系。优化高新区、县(市、区)和经济强镇的产业布局,形成“一区一战略性产业、一县一主导产业、一镇一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第三,着力优化区域创新布局。高起点规划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统筹推进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县(市、区)、创新型乡镇、创新型园区建设,大力提升基层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科技服务、科技金融体系建设,构建富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第四,着力构筑人才高地。实施载体、项目、金融、服务“四位一体”联动配套,大力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加快苏南人才特区建设
7、,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来江苏创新创业。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活力。第五,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科技创新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建立面向应用需求的科技评价制度,形成激励创新的正确导向。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推动创新资源向新兴产业、高新园区、科技企业集聚。第六,着力推进科技惠民富民。进一步实施民生科技促进行动,努力解决关系民生的重大科技问题,促进民生科技产业发展。加强应用示范,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