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油田曹湾地区长9油层组石油富集规律

永宁油田曹湾地区长9油层组石油富集规律

ID:21554398

大小:5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2

永宁油田曹湾地区长9油层组石油富集规律_第1页
永宁油田曹湾地区长9油层组石油富集规律_第2页
永宁油田曹湾地区长9油层组石油富集规律_第3页
永宁油田曹湾地区长9油层组石油富集规律_第4页
永宁油田曹湾地区长9油层组石油富集规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永宁油田曹湾地区长9油层组石油富集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永宁油田曹湾地区长9油层组石油富集规律过测井分析、岩心观察、“四性关系”(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研究以及试油、试采数据分析,结合构造特征解析,总结了鄂尔多斯盆地永宁油田曹湾地区长9油层组的石油富集规律。长7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以流体过剩压力为主要驱动力,通过孔隙和裂缝运移至长9储层;长7烃源岩排烃强度有限、动力不足,使油气无法完全充满长9储层,而长9内部普遍发育的底水进一步阻碍了油气向下运移;长9顶部稳定发育的隔层为油气聚集提供了必要的遮挡条件,少部分油气在长9内部夹层发育部位聚集;在具备有效遮挡的

2、条件下,受岩性与物性的控制,油气优先聚集在长9顶部物性条件好的储层中。  【关键词】隔层;烃源岩;延长组;石油富集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石油资源以中生界上三叠统延长组最为丰富,具有多旋回、多层系、多套生储盖组合、多种能源共生等特点,是我国经济建设实现高速发展的重要能源保证。延长组碎屑岩沉积物为典型内陆湖盆演化的产物,其中长9期为湖盆形成初期的湖侵阶段,湖泛规模较小,盆地周边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  1.地质概况与开发效果  鄂尔多斯盆地长9期为湖盆形成初期的湖侵阶段,长9地层顶

3、部形成了延长组第一套区域烃源岩,即“李家畔页岩”。区域钻井资料显示,该套烃源岩以黑色泥、页岩为主,分布较为局限,主要分布在盆地东部志丹地区南部,厚度及分布范围均远小于长7烃源岩。其烃源岩的生物相对单一、以湖生藻类为主,有机质类型为腐泥型。曹湾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志丹县西部。长9油层组原油和长7油层组烃源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长9油层组的原油主要来自上部长7烃源岩,构成典型的“上生下储型”成藏组合。岩心观察显示,曹湾长9顶部泥岩多为粉砂含量高、呈沙泥薄互层状产出,颜色以灰色、深灰色为主,表

4、明长9顶部烃源岩已在该区发生相变,进一步验证了该区长9油层组的原油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长7烃源岩中的原油主要是依靠长7烃源岩与长9油层组之间约14 MPa的流体过剩压力为主要驱动力来运移的,其石油输导介质主要是孔隙型和裂隙型输导体。  研究区长9油层组沉积环境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多期叠置的分流河道砂体。根据已完钻的探井、评价井,主力含油层系长91,油层组厚度约60 m左右,自上向下依次划分为长91、长92两个小层,厚度相当。石油主要聚集在长91中,长91与下部长92厚层砂体往往呈叠置关系,缺

5、少层内界限标志,仅在个别井有油气显示。物性统计显示,研究区长91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8%-14%,平均孔隙度11.47%,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2 x10-3-0.4 x10-3um2,平均渗透率2.03x1010-3um2属于低孔-低渗储层。  截止2012年12月区内完钻探井、评价井15口,其中12口井钻穿长9,长9储层表现为中、低电阻率,厚度变化大,分布极不稳定,砂体纵、横向上非均质性强。试油井共5口,试油开发效果好。  2.油藏控制因素  本次在对长9石油富集规律宏观认识的基础利用基础地质资料

6、并结合试油、试采动态数总结了曹湾长9油藏的分布规律,即油主要分布在长9砂体顶部物性相对较好的储层中。通过分析认为,研究区长9油藏的分布格局主要受底水、油源、隔夹层发育程度及储层物性的共同影响,构造对长9油藏的分布影响不大。  2.1底水发育与油源不足  长7烃源岩中的原油是依靠长7烃源岩与长9油层组之间约14 MPa的流体过剩压力为驱动力运移至长9油层组,那么石油为何只聚集至长91储层,而不能继续向下运移?分析认为长91下部底水发育及油源不足是导致石油聚集在长9砂体顶部的主要原因。  底水对长9油藏

7、分布格局的影响主要是对石油进入长9储层产生阻碍作用,长7烃源岩中的原油进入长9储层需要首先克服长9储层内部底水的浮力才能到达储层,这无疑对长7烃源岩与长9油层组之间流体过剩压力产生相反作用力,使原油不能最终充满长9储层。  本次研究认为长7烃源岩排烃强度不足也是影响长9油藏分布格局的因素之一。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主要经历了一期油气充注,发生在早、中白垩世,局部存在较弱的二期油气充注,表明长7烃源岩后续排烃强度不足,充注期次单一。另外,假设长7烃源岩排烃强度足够大,在约14 MPa流体过剩压力的驱动

8、下,石油完全可以克服底水产生的向上浮力作用,源源不断地运移并充满长9储层,最终将进人下部长10储过测井分析、岩心观察、“四性关系”(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研究以及试油、试采数据分析,结合构造特征解析,总结了鄂尔多斯盆地永宁油田曹湾地区长9油层组的石油富集规律。长7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以流体过剩压力为主要驱动力,通过孔隙和裂缝运移至长9储层;长7烃源岩排烃强度有限、动力不足,使油气无法完全充满长9储层,而长9内部普遍发育的底水进一步阻碍了油气向下运移;长9顶部稳定发育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