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551320
大小:686.65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22
《人版语文四上第二单元教(学)案分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本组选编了四篇课文《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本组课文内容旨在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在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二,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课题内容简说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游山西村》
2、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爬山虎的脚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蟋蟀的住宅作者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赞扬了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1.会写28个生字,
3、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等词语。2.体会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事物的方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4.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1.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品味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并进行积累运用。2.把握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5.《古诗两首》…………………………………………………………2~3课时6.《爬山虎的脚》…………………………………………………………2~3课时7.《蟋蟀的住宅》……………………………………………………
4、……2~3课时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1~2课时语文园地二…………………………………………………………4~5课时在进行本组教学时,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5.古诗两首课题古诗两首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古诗教学要达到一种无痕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时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去感悟,发挥教师的引导作
5、用,为学生创造自主合作的学习机会和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联系实际,大胆想象,体会作者描绘的意境。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查找和两位诗人相关的资料。(师生)3.自学生字、新词,熟读古诗。(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学习重点1.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2.体会有人生哲理的诗句。学前准备1.搜集苏轼的相关资料。(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
6、情境导入。(用时:5分钟)1.激趣导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2.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庐山。1.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知道的风景名胜。2.边欣赏图片边听老师介绍庐山。二、了解作者,解释诗题。(用时:3分钟)1.向学生介绍题壁诗的知识,了解题意。2.展示一些题壁诗。3.板书课题:题西林壁。1.小组内交流题意。2.全班交流苏轼的资料。1.《题西林壁》这个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三、初读古诗,自学字词。(用时:10分钟)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古诗。2.引导学生认真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和诗句的停顿。3.指导书写:缘。1.小组内自由读古诗。2.全班交流读。3.评议别人的朗读。4.自学字词。2.找出下面字的正确读音,用“√”标出来。侧(cèzé)庐(lúlóu)缘(yányuán)浑(yúnhún)疑(níyí)豚(túnzhuó)四、品读古诗,体会诗意。(用时:12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读古诗,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1)交流第一、二句。多媒体课
8、件出示不同角度看到的庐山真面目。提出问题: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这么多的变化?(2)交流第三、四句。学生汇报交流:1.(1)学生交流对第一、二句的理解,提出不懂的问题,集体交流。(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简单画一画“岭”和“峰”。用语言描述“远近高低”的形态,找到三对反义词,体会形态美。(3)观察图片,发现:观察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4)再读诗句,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