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的比较

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的比较

ID:21548121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的比较_第1页
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的比较_第2页
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的比较_第3页
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的比较_第4页
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的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的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同护理模式对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的比较  【中图分类号】R56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3--02  在临床上,慢阻肺(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其临床症状比较严重,会影响到身体多个系统,属于常见的危重症,病情进一步发展成为通气功能障碍,会引起二氧化碳主流、缺氧、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会造成较大的影响[1]。当慢阻肺患者出现换气功能与肺通气障碍时,极有可能引起呼吸衰竭,其病死率较高。针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

2、患者,通过采用合理的护理模式,可以促使?K器功能快速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2]。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70例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为例,对其接受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疗效展开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70例老年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为例,均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入院治疗。采取随机对照的分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为61至83岁不等,平均(68.7±5.4)岁。另一组为观察组(90例),其中男

3、48例,女42例;年龄为63至82岁不等,平均(69.1±5.8)岁。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得到确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嗜睡、失眠、神志恍惚、昏迷等,平均二氧化碳分压(PaCO2)超过80mmHg,排除严重心律失常、咳嗽微弱与气道分泌物多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中,两组患者的差异不大,值得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临床常规护理的模式,主要包括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及时观察其病情与生命体征,严格按医嘱指导用药等内容。观察组则采取综合优质护理的模式,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入院指导:当

4、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介绍医院的环境、制度、主治医生及责任护士等,向其向其介绍通气治疗的方法及优势,并告知注意事项,让患者对其进行一定的了解,以便让患者与家属重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并告知疾病相关内容、治疗措施与预后等情况,以便让患者对自身病情进行一定的了解,并告知家属鼓励与支持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自信心。并确保患者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3)气管插管护理干预:对患者胸廊起伏情况进行观察,固

5、定导管,避免漏气。同时,需要控制好气囊压力,避免压力过大出现气道粘膜损伤,及时对气道进行湿化处理,将湿化液通过微量泵滴入到气道中,以便对气道内的痰液进行稀释,避免肺不张现象的出现。  (4)吸痰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及时采取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来完成。并加上卫生指导,对患者气管套管内的痰液及时采取吸痰处理,并确保动作需要轻柔,避免对患者气道粘膜造成损伤。在吸痰前后需要采取纯氧气通气处理,避免出现缺氧与窒息的现象。  (5)体位护理干预:告知患者保持舒适体位,避免肢体受压,并确保患者

6、肢体能适当屈曲与外展,可在患者床上放置床垫,护理人员与家属适当帮助患者,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防止压疮发生和坠记性肺炎的发生,利于痰液咳出。并指导患者适当的肢体被动运动,以便提高患者的舒适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血气指标以及肺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1)临床症状:包括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肺部??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等。(2)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MVV(最大通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3)血气指标:包括Pa

7、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动脉氧分压)。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数据分别用百分比、平均数与标准差表示,并分别用与t进行检验,P<0.05,表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2.1±0.7)d,肺部??音消失时间为(6.9±1.7)d,住院天数为(8.6±2.0)d;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4.8±1.5)d、(9.6±2.5)d、(

8、13.7±3.5)d,两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后血气指标与肺功能情况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的PaO2、PaCO2、FEV1、MVV、等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作为临床一项常见且比较严重的呼吸科疾病,老年性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主要由于肺泡通气不足或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的[3]。具体分析,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小气道阻力会显著增加,导致呼吸肌耗氧量增加,而随着疾病的发展,膈肌容易萎缩,呼吸肌能力下降,出现呼吸肌疲劳现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