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546098
大小:6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2
《生态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及对策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态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及对策(内蒙古赤峰市气象局,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文章阐述了赤峰市生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包括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粮食、能源、科技水平、经济基础和社会状况等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基本对策。关键词:生态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3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一6921(XX)17—0011—021生态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近年来,赤峰市的生态建设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相差很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1人口问
2、题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人口问题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是主要矛盾,适度的人口规模和优良的人口素质,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反之人口规模过大,素质不高,势必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赤峰市现有人口463万人,比建国初增加了285万人,比I960年增加了218万人,比1970年增加了142万人,比1980年增加了88万人,比1990年增加了42万人,今后还将继续增加,距离经济适度的人口规模越来越远。由于人口剧增,加之素质欠佳,势必影响生态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2资源问题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业可
3、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赤峰市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很低,如全市现有农业耕地100万hm2,但人均占有量仅为0.23hm2,加之耕地的绝对量和人均占有量还将逐年下降,人地关系日趋紧张,而且难以开发利用的山坡地及丘陵、荒漠等土地类型约占总面积的70%。全市森林覆盖率1999年达到21.79%,XX年达到35.1%,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大部分草场处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且退化沙化严重。违背自然规律盲目开发、毀林、毁草现象时有发生,缺乏系统规划,浪费和破坏自然资源,科技含量不高,资源供求与利用欠合理,法律法规执行有效保护不够
4、等,都是与可持续发展相悖的。1.3生态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利用欠合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造成自然灾害频繁,削弱自然生态环境的承载力。随着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面积的增大,造成土壤养分和水分大量流失。林地面积随有增加,但人均占有量下降。粮食、蔬菜、水果生产由于有机肥和农药使用面积扩大,污染日趋严重。工业“三废”直接排放,污染耕地、水域和空气。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动植物的生存和繁衍,生物的多样性受到威胁。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致使生态系统更加脆弱。水旱灾害频繁,加速了生态失调。1.4粮食问题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5、的矛盾解决粮食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机农业措施往往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悖,人地矛盾日趋突出。如何维持人口剧增而对粮食越来越多的需求,确保粮食安全,成为历届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近年来,由于政策和自然因素的帮忙,全市农业除个别灾年外,粮食产量稳定上升,但并不说明粮问题已经过关。由于人口増加、生产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与耕地面积缩小、质量下降,后备资源消耗的总态势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改变,对粮食的总需求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只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才能维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但提高单产的许多措施与提高品质和保护环境质量相矛盾,其限制因素使粮
6、食增产的愿望不能如愿以偿,粮食需求将长期大于供给,粮食紧缺状况迟早还会发生。1.5科技水平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赤峰市总体上科技水平和效率仍然较低,高新技术引用不足,科技含量提高缓慢。受资金、设备、科技力量等条件限制,许多适用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研成果推广工作滞后,难以形成规模。1.6经济基础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赤峰市经济基础薄弱与经济实力脆弱,加大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很多地区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产投比下降,影响增加投入的积极性。贫困往往与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相伴而生,在生产、生活、生存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之前
7、,是难以有条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1.7农业生产受制于天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在赤峰市的100万hm2耕地中,旱坡地面积约占2/3,加之本市“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因此本市农业生产基本属于雨养农业。每逢大旱,农业总是受害最重,因旱造成的粮食损失几乎年有发生。经过多年的生态建设,虽然抗灾能力大有提升,但仍未摆脱农业受制于天的局面,这种局面如再不加大改变力度,粮食供求形势必将发生逆转。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日趋紧缺等,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定将构成严重威胁,对待水资源危机我们应“未雨绸缪”,万不能“临渴掘井”。2
8、解决矛盾的基本对策2.1强化全民素质教育,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深入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宣传教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强化素质教育,完善教育体系,在普遍提高文化和科技水平的同时,抓好物质、精神、生态文明建设,这是现代化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2.2完善符合自然规律的技术保护体系,处理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