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542955
大小:3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2
《供需双侧管理述评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供需双侧管理述评与展望 [摘要]供给侧与需求侧都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供需双侧的协同管理与有效耦合是未来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供给侧与需求端都存在不少问题,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深入挖掘供给侧与需求侧存在的总量、结构、长期、短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予以解决。政府的重心应放在制度创设上,助力市场决定性地位的发挥及各市场主体积极性的调动。而未来应着力研究供需双侧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并对供需双侧协同管理予以绩效评价,总结经验,修正错误,扬长避短,逐步实现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地发展。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供给侧;需求侧;协同管理;中国特色社会
2、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18)02-0006-05 自2015年11月中央层面正式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学界就开始从理论解读、原因剖析、对策思考等方面对供给侧改革展开热烈的讨论。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在重视供给侧改革的同时,需求侧的配合同样很重要①(刘亮,2015),供给侧改革不能忽视短期需求管理(任保平,2015;姚洋,2015),供给侧与需求侧应统一考虑(林毅夫,2015),把供给和需求割裂开来是错误的(邱海平,2016),二者必须同时改革(MichaelSpence,2016)。在经济演化过程中,
3、供给侧和需求侧相互影响,共同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黄凯南,2015)。只有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改革双管齐下,才能避免阵痛或减少阵痛(李邦耀,2015)。供给侧与需求侧如硬币之两面,都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不应也不宜片面强调单一侧。供需双侧的协同管理与有效耦合是未来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引擎。 一、供需双侧管理是什么? (一)供需双侧管理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截止到2017年4月,中国知网上共收录了26000余篇以供给侧改革为主题的文章,而以供需双侧为主题词的文章不足百篇,当然,有一些作者是将需求侧的分析耦合至供给侧的分析中。关于供需双侧管理的理论基础,有学者(刘卫红,2
4、016)主张我国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基础源自西方的供给经济学及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王海军,冯乾(2016)认为供给侧改革的思维逻辑与供给学派的基本原理一脉相承。还有以贾康为代表的新供给学派(2016)通过对传统经济学的“破”与“立”,梳理了“供给侧”经济学派发展中呈现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认为应该用新供给经济学来指导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多的学者是阐述我国的供给侧改革与供给经济学、与里根经济学的区别,并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思想。邱海平(2016)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视角,主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来正确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马克思
5、主义政治经济学更综合分析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及这种关系背后的制度根源,揭示出问题的本质,强调制度变革和创新,唯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范式,才能全面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新华,余江,2016)。谢地,郁秋艳(2016)从社会生产总过程、微观、中观、宏观、国际关系等视角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下的供给结构与供需关系,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充分考量供给侧运动规律的经济学,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指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张晨(2016)结合中国面临的供需矛盾,认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不能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正确轨道。笔者也认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以马克思主
6、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但关于“我国所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供给学派毫无共同之处”(张晨,2016)的观点未免有些武断。 关于需求侧管理的理论基础,多数学者还是认为源自凯恩斯主义。刘卫红(2016)认为需求管理代表了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我国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的需求侧管理经验相对丰富。盛朝迅,陈蕾,王颂吉等人组成的“改革开放以来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政策及其关系演进”研究小组(2016)主张需求管理是西方经济学的主流学派,其理论源自凯恩斯革命。然而,林毅夫(2016)认为我国推行的积极财政政策不是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是超越凯恩斯主义的、是把需求和供给的增
7、加相结合的政策,当然,现在的政策也并非供给学派的政策。 (二)何谓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 1.需求、需求侧、需求侧管理 需求一般被理解为有购买力的需要,一定程度上而言,购买力比购买欲望更重要。需求是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投资、消费、出口一般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称为需求侧(丁任重,李标,2016)。需求是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及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简新华,2016)。“改革开放以来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政策及其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