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出路与新儒家唐君毅

中国文化出路与新儒家唐君毅

ID:21520970

大小:6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2

中国文化出路与新儒家唐君毅  _第1页
中国文化出路与新儒家唐君毅  _第2页
中国文化出路与新儒家唐君毅  _第3页
中国文化出路与新儒家唐君毅  _第4页
中国文化出路与新儒家唐君毅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出路与新儒家唐君毅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文化出路与新儒家唐君毅【摘要】针对近世中华的文化危机,新儒家的领袖之一唐君毅营构了自己的中西文化观,在他的中西文化观中涵盖着寻觅中国文化出路的思想,提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价值、中国文化精神的基本特征及中国文化的缺失问题等基本思想和观点。他认为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和中国未来文化的建设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根基,在这个前提下方可吸纳西方文化精神的实践理路,“纳方于圆”、“返本开新”。并以此为他的文化践履导向。然而他所要重创的中国文化的途径受制于“道统”、“政统”的文化精神,必然不是也不可能是中国文化的出路。【关键词】新儒家唐君毅中西文化观中国文化精神文化保守主义被推为现代新儒学一代宗师的唐

2、君毅(1909-1978年)是在本世纪中叶活跃在港台的现代新儒学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港台及海外享有盛誉,被誉为“文化意识宇宙”中的巨人,“超越的唯心论者”的现代新儒学巨擘。故这里试图从分梳唐氏对“人文精神”、中国文化精神的基本特征及中国文化的缺失问题入手,进而展示和论析他的中西文化观,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疏解他对西方文化精神的思想态度及民族文化重建、吸纳西方文化精神的实践理路的思想,旨在把握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同角度及其层次,以了解他面对西方文化冲击所采取的回应方式。一近代中国的积弱积贫所造成的民族危机,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危机,这是新儒家和西化论者的共识。但是,唐君毅对于

3、传统文化的认识则与西化论者所持的观点迥然不同。在他的著述中,对于“人文精神”问题、中国文化精神的基本特点问题及中国文化的缺失问题,均提出了自己的建树。关于中国文化的精神价值何在问题,唐君毅有其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认为中国文化的精神价值有其内在与外在的两方面。所谓外在的就是“存在本身即——价值”[1],亦即所谓中国文化因其长期存在,因而就有价值。而所谓的内在方面,则是指中国文化的精神价值体现为充分的“依内在于人之仁心,以超越的涵盖自然与人生,并普遍化此仁心,以观自然与人生,兼实现之于自然与人生而成人文”[2],即普遍的人们以充满仁义之心去认识和改造自然与人生。这样的一种人文精神在唐君毅的视

4、界里就是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这种对人文精神的看法是唐君毅对中国文化的根本看法。具体言之,唐君毅认为中国文化精神的基本特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⒈“天人合一”唐君毅认为“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精神中的核心内容。在他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中指出:“孔孟之精神,为一继天而体仁,并实现此天人合一之仁于人伦、人文之精神。由孔孟之精神为枢纽,所形成之中国文化精神,吾人即可说为:依天道以立人道,而使天德流行(即上帝之德直接现身)于人性、人伦、人文之精神仁道。”[3]唐氏以为人的内在善性之根据是在于“天道”,即“德”,而此“天道”,又不是外在于人的异己之在,而是内在于人的人性之中。从而使

5、天德之流行可以至于人心,人心之弘伸可上达于“天德”,以致使人心与天心之间可以交贯融通,合为一体。乃可见出唐君毅所要承接的哲学传统,主要就是由孔孟至宋明儒学的心性之学。此心性之学是以人的道德实践为基础的,不同于西方传统的形上学,亦不同于西方的认识论和心理学。钱穆说:“心性之学,正为中国学术思想之核心,亦是中国思想中之所以有天人合德之说之真正理由所在。”[4]进而突出了心性之学即儒家“内圣”之学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中的地位。今人若能把握“天人合一”为基本特征的心性之学,就是把握了中国哲学之特点和中国文化之神髓。⒉内在超越的实践理性精神若谓“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那么内在超越的实践

6、理性则是这一精神内容的践履和超越方式,这一方式使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的上帝观念有所区别。在唐氏看来,“中国文化的最高精神是内倾的道德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内在超越的实践理性精神,它既蕴含着宗教的感性超越的成分,又含有超越宗教的神人分离的外在性的因素。显然,这种精神是要以理性为指导,在道德实践中实现道德理想,这种精神既重视理想又不脱离现实,是一种“实践理性”精神。唐君毅认为这种精神的功用在于“见中和之情之致于万物,……孔子之精神为全面文化之精神,而又求直接实现之于全面社会之精神。其言其教,皆系属于其行事。”[5]从而使理性契入现实生活,以致学用一致,相继相入。⒊道统意识唐氏认为中国文化之性质

7、乃是指其“一本性”。“在政治上有政统,故哲学中即有道统”。“一本性乃谓中国文化,在本原上是一个文化体系。此一本并不否认其多根。此比喻在古代中国,亦有不同之文化地区。但此并不妨碍,中国古代文化之有一脉相承之统绪,殷革夏命承夏之文化,周革殷命而承殷之文化,……秦继吉,汉继秦,以至唐、宋、元、明、清,中国在政治上,有分有合,但总以大一统为常道。且政治的分合,从未影响到文化学术思想的大归趋”,[6]即所谓作为中国文化存在其一脉相承的统绪的文化道统意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