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灰洞子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

洋灰洞子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

ID:21517266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2

洋灰洞子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_第1页
洋灰洞子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_第2页
洋灰洞子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_第3页
洋灰洞子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_第4页
洋灰洞子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洋灰洞子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洋灰洞子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洋灰洞子铜矿床是位于太平岭多金属成矿带上一小型矿床,通过对该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特征、成矿条件的分析和成因的探讨,认为该矿床是受构造控制的斑岩型铜矿特征类型,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明显的找矿标志和方向。  关键词:铜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方向  :P618.41:A:1671-7597(2011)0310164-01    洋灰洞子铜矿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县林业局二段林场北西10公里,行政区属绥阳镇北村大队。该矿床是太平岭多金属成矿带一小型矿床。  1区域地质概况  洋灰洞子铜矿床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的太平岭新元

2、古代隆起和老黑山晚古生代断陷的衔接部位,太平岭隆起的边缘,共和-双桥子北东向断裂带的北东部;太平岭金铜多金属成矿带的中亚带上,区域性密山-敦化深大断裂的东侧。  2矿床地质特征  2.1矿床规模及矿体特征。洋灰洞子铜矿床主要由2条铜矿体组成,矿体的空间位置明显受北东向构造带控制。1号矿体赋存在花岗闪长斑岩体内,矿体形态受岩体形态和构造裂隙带的产状制约;2号矿体赋存在构造角砾岩中,呈透镜状,与岩体走向一致。13线以北矿体走向50度南东倾倾角87度,13线以南矿体走向200度转135度,北东倾,倾角87度,矿体延深至350米标高即尖灭。矿体走向北东65度左右,倾向北

3、西,倾角86度左右。  2.2矿石结构构造特征。矿石的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还有少量辉钼矿、闪锌矿、磁黄铁矿等。脉石矿物有石英、绢(白)云母、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方解石和少量绿泥石等。副矿物有锆石、磷灰石等。  矿石结构以它形粒状结构为主,半自形粒状次之,个别矿体的矿石具压碎结构。矿石构造见有稀疏浸染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花岗闪长斑岩内的矿石以浸染状、稀疏浸染状构造为主,蚀变千枚岩中以细脉浸染状构造为主。  2.3围岩蚀变。矿床中围岩蚀变矿物种类较多,主要见有硅化、黑云母化、绢(白)云母化、伊利石水白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

4、等,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有黑云母化、硅化、绢(白)云母化。  根据蚀变矿物空间分布和组合特点,矿床平面上以岩体为中心向外可分三个带。  1)黑云母-石英-绢(白)云母化带(H2)。发育在矿区四个小岩体内和蚀变角砾状千枚岩中,位于整个蚀变带的中心,蚀变强烈,原岩结构消失,已变成石英绢(白)云母化岩。石英以次生石英小颗粒和小细脉分布为主,黑云母呈片状变斑晶,细脉状、团块状分布。白云母除与绢云母一起交代生成斜长石外,局部与石英脉共生,呈同心环状,片度较大,在此带中常见绢云母交代白云母现象,说明蚀变过程中是一个热液叠加作用过程。该带具有较强黄铜矿化,为工业矿体主要赋存部位。

5、  2)石英-绢(白)云母化带(H3)。此带发育在角砾岩和岩体外侧的千枚岩中。中等强度,局部原岩结构构造消失。次生石英、绢(白)云母多为热液蚀变作用过程中原岩矿物次生加大生成。该带矿化减弱,只在石英脉中见有铜工业矿体,X脉状黄铁矿化较强。  3)绿泥石-绿帘石-碳酸盐化带(H4)。分布在最外侧的千枚岩中,蚀变较弱,以绿泥石化为主,绿泥石沿片理及节理面发育。绿帘石较少,碳酸盐化普遍。此带矿化见有薄膜状黄铁矿化,小细脉状黄铁矿化和黄铜矿化等。  2.4成矿阶段。根据矿物包裹体测温资料,矿床形成温度变化在190~430℃之间,按成矿温度分三个阶段:  1)高温阶段(4

6、30~350℃),相当于石英、黑云母形成阶段,此阶段形成磁黄铁矿和辉钼矿。2)高中温阶段(350~250℃),相当于石英、绢(白)云母形成阶段,为黄铜矿和黄铁矿主要沉淀阶段,形成了较大的工业矿体。3)中低温阶段(250~190℃),相当于伊利石水白云母、绿泥石、碳酸盐矿物形成阶段,形成黄铁矿和闪锌矿及少量黄铜矿。  2.5矿石类型。矿石的工业类型分为浸染型和细脉浸染型。以浸染型矿石为主,细脉浸染型次之。浸染型矿石金属硫化物呈均匀的星散状分布。矿石的成因类型,按其成矿作用不同分原生硫化矿石和表生氧化矿石,有工业意义的全为原生硫化矿石,表生氧化矿石规模非常小,不具工

7、业意义。矿石类型,按容矿原岩岩性可分花岗闪长斑岩矿石和蚀变角砾状绢云母千枚岩矿石。  3找矿方向  3.1矿床成因。成矿岩体受北东向阎王殿背斜轴和南北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控制,呈被动侵位,属于浅成侵入体;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类,是中酸性,钙碱性,铝过饱和系列的岩石。矿体受岩体与围岩接触带控制,形态和产状与岩体和接触带相一致。矿床广泛发育着弥漫状黑云母化、硅化、绢云母化等热液蚀变,并且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现象。硫同位素组成具均一性,硫同位素组成测定值在2.7-3.8之间,接近陨石型。说明成矿物质主要于地壳深部或上地漫。铜矿石呈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品位低且稳定,矿化均匀;

8、工业矿体均受构造裂隙带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