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谈循环经济与青神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循环经济与青神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分析了青神县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困扰,提出循环经济是青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就如何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浅建。关键词:循环经济;青神经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和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有着本质区别。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青神县经济的现状与不可持续的发展 1.1青神县经济的现状 青神,隶属眉山市,位于川西平
2、原西南边缘,建制至今已有1400多年,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少年求学之地。全县幅员386.8km2,人口19.85万人。近年来,青神政府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全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着力培育机械制造、轻纺、医药化工和竹制品加工生产等四大产业,但资源匮乏(除水资源以外),县域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主要能源品种原煤、电力和成品油和天然气最为缺乏,伴随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费快速增长,超过了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能源供给遭遇瓶颈,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按照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思路,三废排放居高不下,造成了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虽然政府有关部门加大环保的投入,但仍是抓襟见肘,力
3、不从心。 1.2不可持续的青神县经济发展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3种模式:传统经济模式、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和循环经济模式。前两种模式都是一种资源一产品一消费一污染排放(治理)的单向线形开放式经济过程。它们的典型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循环、低效率,这种模式必然会带来资源枯竭、环境破坏,加大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使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持续。以上所述青神县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本质上都是这种发展模式的必然结果。青神县十一五规划中确定了GDP年均10%的增长速度,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5亿元,增率达到13.8%;今年上半年再向前跨越了一步,GDP累
4、计达到14.9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2.3亿元,增长14.5%,比预期高出1.5%。但按现在发展模式和发展速度对于本身资源就匮乏的青神县来讲,能源(电力、天然气等)消耗必将增速,供给必将难以为继。例如电力的供给已经达到了极限,现只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8座,只能勉强保证工、农、居民生活用电的需要。另一方面,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不适合青神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只能改变污染的存在形式,并不能消除污染。伴随经济的发展,污染会不可逆转的加重。青神仅有的山青、水秀的一点自然资源会得到进一步的破坏,将损害苏东坡初恋地方的形象,对青神县经济的长期发展必将带来很大不利。 面对青神县经济
5、不可持续发展现状的困境,本人认为青神经济发展的出路只能是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尴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青神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循环经济 2.1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它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3大原则,其核心是资源高效率利用。在其源头及全过程中节约资源、控制污染物产生,实现污染的少排放以至零排放。以低开采、高利用、低消耗、低排放为核心理念的循经济将清洁生产、生态设计、资源综合利
6、用、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高度统一的绿色循环型经济,成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2.2循环经济对青神经济发展的实现意义 从上述述循环经济的内涵,我们不难看出走循环经济之路,对青神县经济的持续发展有重大实现意义。 (1)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缓解青神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约束。传统经济粗放型发展模式一方面使部分资源的消耗速度过快,另一方面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必将导致资源的枯竭与短缺。青神经济发展中已出现了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以电力为例,到了农忙季节,用了缓解用电压力,不得不对工业和居民用电有所限制,这一切都是大发展大消耗的传统模式造成的。而循环经济能最大
7、限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因为遵循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能保持资源的高效、循环及可持续利用,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缓解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 (2)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止青神县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从发达国家历史看,人均GDP在3000美元之前是经济发展、污染加速的时期,在人均4000~5000美元左右,环境质量才开始好转。青神县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正是环境污染加速时期,而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难以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境地。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