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书籍装帧的迹象研究

现代书籍装帧的迹象研究

ID:21501807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2

现代书籍装帧的迹象研究_第1页
现代书籍装帧的迹象研究_第2页
现代书籍装帧的迹象研究_第3页
现代书籍装帧的迹象研究_第4页
现代书籍装帧的迹象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书籍装帧的迹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代书籍装帧的迹象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现代设计艺术迎来了新的发展的时代,钟孺乾先生“迹象论”的提出不失时机的为我国新时期艺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如今“迹象”概念越来越广泛地被引入到艺术与设计各学科的研究领域。笔者试图从书籍装帧的迹象入手,将书籍的迹与象的研究范畴进行明确化和具体化,以分析书籍装帧的迹与象在当代的新变化。    关键词:迹象论;迹;象;书籍装帧    一、何谓书籍装帧    何谓书籍装帧?有人说:是对书籍的结构与形态的设计。也有人说:书籍装帧是书的造型艺术,是出版过程中关于书籍各部分的结构、材料应用、印

2、刷工艺等全部设计活动的总和。总之,书籍装帧艺术不仅是为书籍设计一张封面而是以书籍的整体形态为载体多层次、立体的、动态的系统工程。    二、书籍装帧的近现代发展    “书籍装帧”一词的历史不长,1909年《孽海花》等一些早期线装书的封面样式出现的时候,人们还称这种封面为“美术封面”。直到1928年丰子恺从日本引进“装帧”一词时,才被人们慢慢的接受。“书籍装帧”像所有的词汇一样,在几十年的使用中为公众所接受。索绪尔认为,能指(语言符号)与所指(概念意义)的连接方式是任意的,即非自然的联系。所以,尽管“装”有“装订”或“装裱”的意思。“帧”为量

3、词,但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符号。然而,任何一个词汇的意义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微妙的变化,“书籍装帧”也是如此。  20世纪30年代开始,鲁迅、陶元庆、丰子恺等先后涉及书籍设计领域,并开始革新中国传统的书籍装帧形式。20世纪60年代《书籍装帧艺术简史》问世,标志着“书籍装帧”作为一个学术名词运用到了我国书籍的美术设计史的研究中。但这时人们对“书籍装帧”的理解仅限于封面设计。20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明确的提出书籍装帧的整体设计概念。如今“书籍装帧”已被升华为书籍从内到外、从形式到内容、从物质(书籍形态)到精神(文化内涵)

4、的一系列艺术创造。    三、书籍装帧的“迹象”    钟孺乾认为,绘画的基本元素是迹象,迹象x=画,然而迹象论并不局限于绘画艺术,它一门面向未来学科,如同物理界中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终结者——弦论,迹象论亦可以解释整个视觉艺术。那么,作为视觉艺术的书籍装帧亦有其迹象论的内涵与解读。  根据迹象论,绘画的迹象,即画的各个视觉因素的状态和质量。当分别谈迹与象时,“迹”即是画中“象”的质地;“象”即是画面的间架结构和画中表现对象的形状和态势。然而,迹象与视觉共存。凡是让人看到的,都是有迹有象的。这样一来,书籍装帧艺术也有其迹象。何为书籍之迹象?吕

5、敬人认为书籍有其形态——形,则为造型;态,即是神态。杉浦康平认为书籍有“五感”——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如此一来,书籍装帧艺术的迹象大概是书籍从内容到形式,从外表形象到内心灵魂的塑造,是全面的书籍装帧设计。如要分开讨论,书籍的“迹”包含了书籍的纸张材料、印刷工艺、板式编排、字体、插图、色彩,肌理,质感等。“象”则包含了书籍的形状、开本、装订工艺等。    四、当代书籍装帧迹象的新变化    20世纪对于人类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时代,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全球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使世界进入了传媒、信息的大爆炸时代。人类越来越以近乎持一种挑剔的态度

6、去接受经济高度发达的物质性精神的享受。书籍装帧艺术的迹与象也呈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出现了迹的多元化和象的常量化。  1.工艺和材料的发展  书籍形态的形成也起源于作迹造象,书籍装帧的发展史也就是装帧材料与工艺的发展史。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100年,人们把文字符号记录在洞穴石壁、甲骨乃至青铜、竹简、帛上,逐渐形成了中国最原始的书籍形态。从西汉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的的发明以来,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我国书籍依次经历了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装订工艺等“象”的变化。而今,现代科技的发展造成了纸张材料和印刷工艺的大爆

7、炸。纸张材料,如铜版纸、哑粉纸、新闻纸、双胶纸等,层出不穷;印刷工艺,如丝X、胶印、上光、压光、烫金、烫银、“UV”等,层见叠出,造成了“迹”不断多元化。而“象”则在新装订工艺的进步和生产的国际合作分工下呈现出标准化的趋势,如常规书装有平装、精装、线装等形式,加工方法则有骑马钉、平订、有线订、和无线胶装四种类别。  2.书籍艺术审美价值的变化  书籍作为储存信息,文字、图片甚至影像等的容器,在向读者传递信息的同时,也通过视、触、嗅、听、味等为读者营造温馨与美丽,歌颂人类文化的灿烂与辉煌。70年代初产生了后现代主义的设计,人们开始了对惯常审美方

8、式的反叛,追求艺术语言的新颖化、标榜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主张改变和创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也极大地推动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