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494952
大小:3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职高语文第四单元教案(高教基础模块上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十三、读书人是幸福人【教学要求】 1、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 2、能边读边归纳文意,感知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能唤起对本单元其他的相关联系。 3、能对文中某些内容作注释,逐步养成翻检工具书的习惯。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什么意思呢?学习不能偷懒!读书学习是非常苦的一件事情。我想做个调查,大家都认为读书是一件“苦差事”么?(多数同学说“是”) 那么,北京大学的王冕教授却说“读书人是幸福人”又是
2、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13页,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读书人是幸福人》,来改变你们的这种陈旧的观点。 二、教学过程: 这是谢冕教授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最初发表在1995年7月19日的北京《中华读书报》上。后来收入《永远的校园》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在这本书里抒发了对北京大学的热爱之情。这种热爱源于北大所给予每一个“北大人”的文明滋养,也包括对北大图书馆的爱和对所有读书人的交流、交往的幸福回忆。可以说,作者对读者的幸福主要是在北京大学这样的文明圣地感觉到的,所以在理解本文的抒情和议论主题时,就要
3、先从“北大”说起了。 (一)快速阅读: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 给大家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来体会作者的读书的幸福,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2、集体合作、探究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情节和结构。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那一句? 作者为什么认为“读书人是幸福人”呢? (2)那么,阅读究竟会给人带来什么呢? (3)那么,阅读除了能给我们带来“丰富知识”外,还由什么作用呢? 来看第3段, 第3段得中心句是那一句? “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
4、神的感化与陶冶。” 比“知识”更进一层的是“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作者用整个第3段来说明这一核心思想。 作者说:人们正是从读古今圣贤、才俊的书才学得人格和学会做人的。这是总说,后面用了8个小句子来作具体说明,名人、伟人,古人、今人,政治家,革命家,文学家,中国人、外国人,众多实例,一一援引,又表述得言简意赅。最后作总结,“一个读书人,是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4)第4段进一步论证:与书结缘,就注定能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 这里,作者对书得品味、质地、价值和档次作了优劣、高下之分。作者这种谨慎得区分,也提醒
5、我们“开卷有益”的“卷”要做品味、质地、价值和档次的区别对待。 作者不仅告诉我们读书要读品质优良的一类,并且直言自己“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厌恶暴力,同情弱小,心灵纯净,富于正义感,情趣变得高雅,从幼年到成年,一步步向人间美好境界前进。” 读到这里,回忆一下刘心武的《十首足矣》。香港一家文化机构举办了一项“最受欢迎唐诗选举”,结果投票者从上万首唐诗中选出10首来,评选出了10首 “最受欢迎唐诗”。作者写作的真正目的仅仅是因为这个活动么?不是!真正促使作者写作的动因正是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和对美好人性和良知的呼唤,以及优秀文
6、艺作品对人的心灵的陶冶。 作者接下来又引用了笛卡儿和雨果的名言,一说“向善”,一说“避恶”,也都证明了优秀的书籍多人的教育、感化功能。 这一段的中心句:“读书使人向善……读书使人避恶。” (5)至此,文章完成了论述。 最后一段“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独句成段,点名主题。 中心句:“读书人是幸福人。” (6)文章结构:总——分——总 (二)、写作特点:(板书) 1、论述性散文——夹叙夹议——以议带叙 2、文章层层推进,逐章显志,把读书能从时空角度扩大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拥有这一核心问题阐述得清清楚
7、楚。 三、总结与引申: 我不知道,学习了这一课后,大家还有谁认为读书是苦差事的? 我们都知道“希望工程”、“红凤工程”。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没有学上,没有书读。 大家有没有看过的导演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扮演小老师的魏敏芝,就是实实在在的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图)以及中国摄影家解海龙于1991年4月在安徽大别山区拍摄的照片《我要读书》,这张照片成为了希望工程的标志。图中主人公“大眼睛”苏明娟,都是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 我们今天能够坐在这里上学、读书,学习知识,陶冶情操,难道不应该是幸福的人么? 四、作业:课后练习一、二十
8、四、拿来主义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课文,学习文章主要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比喻论证。 2、赏析鲁迅先生幽默讽刺的文风。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分析与引导提问相结合,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通读全文,划分段落,概括段意,使学生对课文结构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