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人文化的载体东北文化流人诗歌探析

流人文化的载体东北文化流人诗歌探析

ID:21490899

大小:73.6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2

流人文化的载体东北文化流人诗歌探析_第1页
流人文化的载体东北文化流人诗歌探析_第2页
流人文化的载体东北文化流人诗歌探析_第3页
流人文化的载体东北文化流人诗歌探析_第4页
流人文化的载体东北文化流人诗歌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人文化的载体东北文化流人诗歌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流人文化的载体东北文化流人诗歌探析流人是反抗封建统治者或触犯刑律,而被统治者强制迁徙至边远之地以服劳役,借以专政或实变,从而成为该地的一种客籍居民之人。有清一代,东北流人数量猛增,流人之众不下十余万,他们到达流放地后,或经商,或务农,或从军,甚至有的沦为乞丐。在流人群体中,不乏流放前为官绅或久负盛名读书人,可谓文化流人,他们或是名家巨子,抑或普通文士,诸如函可、陈梦雷、方拱乾、吴兆骞、方式济、戴梓、张贲等达数百人之多。这些文化流人到达苦寒的东北之后,或传道授业,或著书立说,为东北地方文明的开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流人诗歌就

2、是他们在特殊环境下抒发内心真实情感的重要载体,他们或纵情山水,或借物言志,或豪迈吟唱,或低声哀思,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这些流人诗大都佚失,流传下来的不下万首,主要散见于东北地方文献之中。流人诗作为流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东北流人文化;同时,诗中反映出来的流人精神,更是东北流人文化的精华,从流人诗可透视东北流人文化的内涵。一、流人之诗社:东北流人文化活动的载体有清一代,东北文化流人虽然身处“山非山兮水非水”的荒凉绝境,过着“生非生兮死非死”的困苦生活,但塞外异样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体验,使他

3、们“盖得塞外山川之助”,有了新的人生感悟,因此大都笔耕不辍,正如吴兆骞所言,“由来志士,遘此穷途,未有不凭柔翰以消忧,托长歌而申恨者也”,于是他们成立诗社,作为文化活动的载体,以诗会友,在消除心中愁苦的同时,也催生了大量流人诗歌的产生。较为著名的有函可和尚创立的“冰天诗社”,该诗社的成员主要有李呈祥、左懋泰等“凡三十三人”,他们定期聚会,采取一人首倡、众人唱和的形式,如第一次聚会,函可“首倡为诗”,和者“僧三人,道二人,士十六人,堡中寄和及后者八人,合二公子”,最后“共得诗三十二章”;第二次集会则是函可的生日,由左懋泰

4、先行“赋诗投赠”,诸公“和者亦如前数”。两次聚会所得诗歌66首,加上之前的招答诗20首,共86首,均收录于《千山诗集》的“社诗集”章中。这些文人志士在当时的境况下,只能以“尽东西南北之冰魂,洒古往今来之热血”来聊度“雪窖之余生”,着实使人心生怜悯,但正是这样的处境,才催生了影响深远的诗歌作,这也是令人欣慰之处。张缙彦的“七子之会”也影响较大,是黑龙江地区第一个东北流人诗社,它的成立使得人迹罕至的宁古塔地区成为东北流人诗作的又一活动中心,是清代东北流人文化中不得不书的一笔。该诗社由姚琢之、钱虞仲、方叔、丹季、钱德维、吴兆

5、骞及张缙彦等七人组成,他们每月集会三次,与“冰天诗社”的唱和方式不同,该诗社则以“分题角韵”为主,兄酬弟唱,解忧疗饥,使得他们在“穷愁中亦饶有佳况”,产生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另外,王性存的梅花、菊花两诗社也集结了较多同病相怜的流人,他们大都“工诗善画”,经常“以殇咏自娱”。诗社活动是东北文化流人精神娱乐的重要形式,也是身心备受摧残境遇下的一种自我释放,吟唱附和成为他们诗歌创作的主题,甚至到了“坐拥万卷,无刻不以诗为事”的程度,催生了数量可观的流人诗歌。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都已散佚,据学者张玉兴统计,当今尚能见到的诗

6、篇仍有近万首,出自数百文化流人之手,如函可和尚的《千山诗集》,是现存比较完整的流人诗集,成为东北流人文化的主要内涵。这些流人诗社及诗歌的出现,使得“彬彬乎冰山雪窖之乡”的东北,一时“翻成说礼敦诗之国矣”(,促进了东北地域文化的发展,集中表现为东北本土诗社的出现,如刘春蕙的“逸兴诗社”、刘建生的“塞鸿诗社”、韩等的“荟兰诗社”,这也是东北地域文化自觉的标二、流人诗之精神:东北流人文化的精髓“诗言志,歌咏言”,诗歌承载着诗人的经历、见闻、感受等丰富的内容,是他们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东北文化流人是特殊环境下的一个特殊群体,他

7、们丰富的生命阅历、迥异的人生遭遇、奇特的异域见闻等陈情之物,都化作了其流人诗歌的抒愤题材,其中所反映出来的思乡与爱边统一的客乡情结、爱家与忧国并重的家国情怀、互助与互励偕行的朋友之义、乐观与抗争结合的生活态度,正是东北流人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东北流人文化的精髓。1.客乡情结:思乡与爱边统一东北文化流人在独自一人被流放到偏远之地时,虽大都抱有“此生拼永别,那意得生还”的心理准备,但心灵的孤独是不可避免的,加上东北“日月倒行人海底,白昼相逢半人鬼”的生存环境与关内形成强大的反差,更是激发了他们的思乡念亲之情。因此,初到流放

8、之地时,大部分人是做着“岁岁还乡梦”,的,生怕“骨肉深怜人面改”,虽然“万里归心乡月冷”,但没有皇帝的召回,也只能“一天愁望岭云多”,即使在繁花似锦的季节,也觉得“异乡风物总凄凉”,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对于亲人,他们是自责的,深觉“独怜多难累衰亲”,因此常常“一望乡园一黯然”。长时间的异域生活,虽然东北还是“牛车仍杂沓,人屋半荒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