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哲理选择题

人生的哲理选择题

ID:21480331

大小:44.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0-22

人生的哲理选择题_第1页
人生的哲理选择题_第2页
人生的哲理选择题_第3页
人生的哲理选择题_第4页
人生的哲理选择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生的哲理选择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生的哲理选择题  人人都说做好人好,但是,要想真正作个好人,这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人生的哲理选择题,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荀子在《劝学》中说:“南方有鸟焉,名有(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这件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外因对事物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b、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c、实践必然经历“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过程  d、做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2、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

2、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明之,行也。”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  (1)间接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2)事事亲身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1)(3)(4)   b、(1)(3)  c、(3)(4)   d、(1)(2)(3)(4)  3、上题材料中的“行”体现了(  )  a感性认识不如理性认识可你好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学习书本知识比实践来得重要    d对事情要有所耳闻  4、荀子“制天命而用

3、之”的观点给人哲学思考是(  )  ⑴天神是人类制造的,也能为人类服务  ⑵认识自然界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⑶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类就能成为自然的主宰  ⑷利用自然规律首先要掌握规律  ⑸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利用规律,改造规律  a、⑵⑸  b、⑴⑶⑷   c、⑵⑶⑸   d、⑵⑷  5、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其哲学含义是规律(   )  a、是不可抗拒的  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  d、存

4、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荀子说:“凡人之患,弊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局部;理-规律)。据此回答  6、荀子的这句话表明(  )  a一切现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b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和局部关系  c要透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d由于人们易受现象的迷惑,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7、我们不受大蒙蔽而明大理,就要( )  (1)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  (3)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4)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

5、作  a(1)(2)(3)   b(2)(3)(4)   c(1)(3)   d(3)(4)  8、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好  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书本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9、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这一观点说明(   )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b、主观比客观更重要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矛盾着的双方是不可分的 

6、 10、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正确阐述了(  )关系  a、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  b、金钱和人生价值  c、事业理想和艰苦奋斗  d、个人与他人、社会  11、对孟子的上述观点正确理解是(  )  ⑴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⑵个人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⑶个人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⑷个人的社会价值主要是精神贡献  a、⑵⑶   b、⑴⑵    c、(1)(4)  d、(3)(4)  12、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

7、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  )  a、心是思维的器官,是智慧的支柱  b、人是用脑进行思维的  c、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  d、心和脑实际上是思维的器官  13、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说明他已经(  )  a、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认识到君主必须依你好人民群众的重要性  c、感觉到群众在社会中的力量和作用  d、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4-16无  17、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

8、福兮祸之所伏。”所包含的哲理是矛盾( )  a、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    b、双方是根本对立的  c、双方的转化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d、矛盾是无法解决的  18、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说明(   )  a、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9、老子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