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477840
大小:123.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2
《内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内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00201)一、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能够从事本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2、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注重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3、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4、身心健康。二、研究方向内科学(传染病)1.病毒性肝炎研究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发病机理、抗病毒治疗等。2.肾综合症出血热研究肾综合症出血热的病原学、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等、内科学(风湿病
2、)1、类风湿性关节炎重点研究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学、发病机制、诊断技术及临床治疗。2、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点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免疫病理学改变及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的生存周期和质量。内科学(呼吸系病)1.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2.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3.胸膜疾病4.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机理及早期干预治疗。5.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及抗炎治疗6睡眠呼吸障碍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147.肺栓塞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8.细菌耐药机制及对策9.呼吸病病理10.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理及治疗11.呼吸生理与机械通气(包括无创通气)12.肺功能与呼吸系疾病诊治13.肺部感染内科学(消化系
3、病)1.肠胃道肿瘤的诊断与治疗2.肝纤维化的研究3.胃肠道激素和门脉高压4.胃肠动力内科学(内分泌与代谢病)1.糖尿病(1)重点研究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基因诊断、治疗的探索。(2)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2.甲状腺疾病的遗传因素及基因多态性研究及中西医结合治疗。3.肥胖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干预治疗。4.其它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遗传学研究及基因治疗。内科学(肾病)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治疗。2.继发性肾脏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发病机制和干预治疗。3.肾小管-间质疾病的发生机制及防治。4.慢性
4、肾脏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5.肾脏病病理的基础和临床研究。6.遗传性疾病的研究。7.血液净化技术的研究8.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的血液净化治疗。141.肾脏移植的研究。10.肾脏病免疫治疗药物的研究。内科学(心血管病)1.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诊断以及药物和介入治疗2.高血压病的防治3.心律失常的药物和介入治疗4.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内科学(血液病)1.贫血的诊断与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难治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其他继发性贫血和造血原料缺乏所致贫血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策略进行研究。2.恶性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
5、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的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行研究。3.止血与血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包括血小板数量、质量异常、凝血因子异常、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异常及高凝状态与易栓倾向等的诊断与治疗研究三、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导师组由本专业及相关专业3-5名具有讲师以上职称人员组成。四、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五、应修总学与课程设置应
6、修总学分:30,其中必修20学分(含培养环节学分)。1.必修课(学位课)思想政治理论,3学分;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2学分。14(修读培养方案中1门及以上全英语教学必修课程并通过课程考核的,可免修专业外语。)学位基础课:(2-3门)学位专业课:(2-3门)2.选修课(非学位课)专业选修课:至少修读不少于2门的专业选修课。非专业选修课: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至少修读1门公共选修课或1门跨培养单位选修课。3.补修课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须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主干课程1-2门。补修课程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记学分。六、培养环节1.前沿讲座,2学分前沿讲座旨在使研
7、究生熟悉本学科的重要学术理论和前沿性成果,提高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提升学术交流能力。前沿讲座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要求研究生参与一定数量的学术活动,包括各类学术论坛、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二是要求研究生主讲一定数量的前沿讲座。前沿讲座应贯穿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1)参加学术讲座或学术讨论会1.0学分参加学院或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0.1学分/次参加省级以上学术会议0.2学分/次(2)综述报告或研究进展报告1.0学分要求硕士生在读期间做综述或课题报告4次,其中至少在学科或医学院研究生论坛报告1次。在本学科做综述或研究报告0.3学分/次在医学院研究生论坛做综述或研究
8、报告0.4学分/次在省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