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465718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2
《环保工程水处理过程中的超滤膜技术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环保工程水处理过程中的超滤膜技术运用 摘要:针对超滤膜技术的原理及特点进行分析,其特点突出表现在耐受性特点、全面性特点以及便捷性特点等方面,并基于环保工程水处理过程的需求,提出超滤膜技术运用的相关对策,以期能够不断提升环保工程水处理的综合效果。 关键词:环保工程;水处理过程;超滤膜技术 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环保工程水处理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滤膜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膜透分离技术,能够对溶液实施分离与压缩,清除细菌、病毒以及水生物等等,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水处理方式。相较于传统的水处理技术,超滤膜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能量相对较小以
2、及回收利用率较高等特点,符合环保工程水处理的需求,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文章将结合环保工程水处理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提出超滤膜技术应用的相关思考。 1超滤膜技术原理与特点 1.1超滤膜技术的应用原理 超滤膜技术简称为UF,是在压力龚晓霞,少数低分子量溶质与溶剂,渗透膜中微孔,达到另一侧中,使溶液发生分离[1]。超滤膜技术应用中,膜外表化学特点也会随之发生转变,超滤膜中所留下的分子量定义域在500-500000左右,与之相互对应的孔径约为0.002-0.1μm,实际工作中静压通常在0.1-0.5MPa之间,分子直径通常约为0.005
3、-10μm[2]。 1.2超滤膜技术的应用特点 1.2.1全面性特点 超滤膜技术能够有效清除水中繁杂物质,相较于的传统的过滤方式,处理后的水质显著优于传统处理方式[3]。超过率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各类杂质的全面性清除,降低化学药剂的应用效果,预防发生再次水质污染问题,保证水资源清洁度。 1.2.2便捷性特点 超过率技术具有自动化、便捷性的特点,系统应用中仅仅包含开启、关闭两个档位,实际操作便利,运行速度也能够得到保障。 1.2.3耐受性特点 超滤膜技术的化学稳定性较强,耐水解、耐酸、耐高温,在环保水处理过程中应用范围较广[
4、4]。超滤膜技术能够借助较高温度的蒸汽、环氧乙烷等实现有效消毒,满足不同pH环境下对环保水处理的实际需求。同时,超滤膜技术应用中,过滤精细度相对较高,能够将水肿99.99%的悬浮杂质、细菌等实现全面清除,符合环保水处理的实际需求。 2环保工程水处理过程中的超滤膜技术应用 环保工程水处理过程中,可以巧妙应用超滤膜技术,净化饮用水,淡化海水,处理含油废水等等,保证环保工程水处理的综合效果。 2.1超滤膜技术在饮用水净化中的应用 超滤膜技术分离效果比较显著,是当前环保工程水处理中常用的净水处理方式。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5、,各类污染问题频频发生,水污染现象比较严重,人们对饮用水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饮用水的净化,是保证人们用水安全的重要方式。 饮用水中细菌、悬浮物以及真菌等消除质量要求较高,超滤膜技术在饮用水净化中的应用,相较于其他传统的饮用水净化方式,能够全面清除水中的微生物颗粒、繁杂物质等等,消除有害物质,保证饮用水安全。 2.2超滤膜技术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 海水是地球中含量较高的水资源,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不断加重,淡水资源呈现出不断紧缺的趋势,淡化海水成为了改善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方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海水淡化技
6、术逐渐得到提升,经过技术创新与技术发展,电渗技术逐渐应用到海水淡化过程中,尽管能够有效提升海水淡化效果,但是实际的水回收率却相对较低,且会消耗较多的能量。反渗技术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能够有效保证海水淡化效果的同时,减少所应用的资源消耗,且脱盐率比较理想,是一种有效的海水淡化应用方式。反渗技术中,膜技术在海水淡化中应用的价值日渐突出,特别是超滤膜技术。超滤膜技术具有较强的物化性能,分离作用效果突出,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反渗系统融入到水质中,保证海水淡化的水质效果。 2.3超滤膜技术在回收食品工业污水中的应用 食品企业中,很
7、多生产流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的工业污水,其中大量的细菌物质如果不加以针对性处理,将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同时,食品污水中包含着乳糖、酵母、淀粉等各类杂质,具有较高的回收与利用价值。 超滤膜技术具有强效除菌、清除杂质的效果。环保工程水处理中,具有低能耗、高能效的特点,清除水中的细菌、两虫等。同时,超滤膜技术还能够对溶液中各类所需要的物质进行有效回收,发挥清除与回收的双重功能,应用价值相对较高。将超滤膜技术应用到食品工业废水回收中,有助于提升食品工业废水处理的综合能力,清除食品工业污水中的杂质,保留其中的营养价值物质,在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同时
8、,也能够实现自然的循环利用。超滤膜技术是一种科学、有效的食品工业污水处理方式,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均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符合当前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为现代化城市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