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代预算会计制度变迁的价值判断

我国当代预算会计制度变迁的价值判断

ID:21463486

大小:6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2

我国当代预算会计制度变迁的价值判断_第1页
我国当代预算会计制度变迁的价值判断_第2页
我国当代预算会计制度变迁的价值判断_第3页
我国当代预算会计制度变迁的价值判断_第4页
我国当代预算会计制度变迁的价值判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当代预算会计制度变迁的价值判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当代预算会计制度变迁的价值判断建国以来,我国预算会计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微观实践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但是,受制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远未实现其应有的功能。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战略方针,使得作为计划经济体制基础部分的财税体制及其预算会计制度成为率先改革的突破口,并在此后发生了巨大的制度变迁。相比于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度漫长自发实现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税体制及其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在一个非常紧凑日程的压力下推进的。但尽管如此,整个制度变迁仍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近

2、年来,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梳理,其中,整个财税体制改革主要被分成四个阶段,①而预算会计制度的变迁则被划分为三个阶段。②毫无疑问,这些划分为充分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制度及其预算会计制度的变迁提供了有益的框架,但毋庸讳言,其局限性也非常明显,主要是上述划分基本上依据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实践中政府不断发布的、每隔几年就被废止或修订的各种预算会计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停留于表面梳理,属于经验的实证主义方法在财税制度变迁认识上的应用,没有触及其背后的价值意涵。本文希望依据制度变迁的价值判断方法,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预算会计制度变迁,

3、揭示隐含于其中的性质与特点,从而看到其未来制度的变迁方向。一、制度客体清晰与工具理性完善1978—1998年在各种历史认识判断形式中,价值判断对于认识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直接关系着历史认识成果的质量。按照马克斯•韦伯的价值判断理论,社会科学的研究在方法上必须厘清两个基本概念,“价值中立性”与“价值关联性”2土会科学不仅要承认与意识到“价值关联性”运用好价值理性,摈弃只关注事实而不涉及价值的实证主义倾向,而且也要坚持“价值中立性”运用好工具理性,反对无视社会科学客观性的泛主观主义倾向。③因此,社会政策理论与经济理论两者的立足点存在明

4、显的差别,社会政策理论从来就不是价值中立,它的价值目标是保护弱势群体,以保障人们普遍的公民权。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预算会计制度变迁,究其内涵,可以说就是从摈弃泛主观主义倾向,强化预算会计制度客观性的工具理性完善阶段,推进到克服实证主义倾向,自觉到预算会计制度关联性的价值理性完善阶段。相对而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前一个阶段花费了比较长的时间,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直到1998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在这个阶段中,预算会计制度的变迁聚焦在制度客体的认识深化与细化,工具理性得到了充分彰显。众所周知,现代会计制度是与“

5、受托责任”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的,按照杨时展教授的观点,会计的本质就是受托责任目的的完成。④由于受托责任的观念,会计制度自然地直接衍生出会计制度中的客体(受托内容,即约束与服务的对象与主体(委托者和代理者。改革开放以前,在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客体只限于简单的“统收统支”不仅对于预算会计制度客体的认识非常笼统与模糊,而且受意识形态的泛主管理学研究观主义影响,将现代会计核心内容的复式簿记法视为资本主义的代表而拒绝采用,⑤可以说,会计有阶级性的观点,误导了中国会计的发展40年⑥。在技术层面表现为工具理性的萎缩。改革开放以

6、后,随着传统的“统收统支”向1980年的“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转变,续而推进到1988年的“多种形式包干体制”以及1994年的税制改革,财权“收”与“放”“集中”与“分散”的反复交替,直至市场因素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猛烈冲击,预算会计制度客体逐渐清晰。这种清晰首先是从国家法律与制度上给予了保证。1982年国家宪法的修改,促使会计制度作出重大调整,第一部《会计法》于1985年诞生,并很快于1991年修改。相应的预算管理改革在1991年的《国家预算管理条例》的基础上,为解决政府预算权责问题、执法问题和监督问题,适应分税制改革,于1994年产

7、生了第一部《预算法》。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在中央与地方的财税收入分成、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财政赤字弥补办法、统一管理政府的国内外债务等方面作出了大量的制度安排。体制上也作出了细分。1988年预算会计制度客体中行政事业单位还是合并约束管理,到1997年,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便实行了分类约束管理;预算会计制度客体的基本层级,也从改革开放前的三级预算体制,细分为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镇五级预算,并在1997年将乡(镇)会计核算纳入全国统一会计制度之中。⑦整个制度变迁

8、基于客观实践的探索和改进,形成了迄今仍相对均衡的预算会计制度客体。在预算会计制度客体逐渐清晰的同时,基于制度客体的工具理性也渐趋完善。首先,为更好地服务于制度客体,会计核算方法充分吸收了复式记账法的优点,1998年将建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