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制与阶级形成的关系探析

私有制与阶级形成的关系探析

ID:21455182

大小:64.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2

私有制与阶级形成的关系探析_第1页
私有制与阶级形成的关系探析_第2页
私有制与阶级形成的关系探析_第3页
私有制与阶级形成的关系探析_第4页
私有制与阶级形成的关系探析_第5页
私有制与阶级形成的关系探析_第6页
私有制与阶级形成的关系探析_第7页
私有制与阶级形成的关系探析_第8页
私有制与阶级形成的关系探析_第9页
私有制与阶级形成的关系探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私有制与阶级形成的关系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私有制与阶级形成的关系探析摘要:考察分析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私有制与阶级形成的关系的论述,可以看出:并非仅有私有制存在的社会才有阶级。在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所有制形式的社会,只要存在私有制,就有阶级和阶级的划分问题。包含私有制形式在内的所有制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支配权。在非纯粹的私有制形式下,私有制为阶级形成提供了客观环境;在纯粹的私有制形式下,私有制是阶级形成的直接原因。享有生产资料支配权未必就享有剩余劳动支配权。阶级形成的最根本原因是一部分人丧失了剩余劳动的支配权。  关键词:阶级;私有制;生产资料支配权;剩余劳动支配权  :D01文献标志码:A:1002-7408(20

2、12)011-0042-04  近些年来,随着贫富分化、社会矛盾凸现等诸多社会现象的出现,阶级问题又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存在着阶级?如果存在阶级,应如何划分和分析?对此,学术界众说纷纭,未有定论。笔者认为,科学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准确把握阶级形成的条件。在阶级形成的诸多条件中,以往大多数学者认为,私有制是阶级形成的直接原因。但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下,私有制都是阶级形成的直接原因吗?在混合所有制形式下,是否也存在着阶级?所有制的不同要素与阶级形成的关系究竟如何?马克思恩格斯曾对私有制与阶级形成的关系有过详细、深刻的论述,准确理解他们的

3、论述,无疑有助于对上述问题的科学回答。  一、并非仅有私有制存在的社会才有阶级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曾对历史上产生的不同所有制形式作出过全面的分析。他们指出,与生产力和分工很不发达阶段相适应的是第一种所有制形式,即部落所有制。在这种所有制形式下,社会结构也只限于家庭的扩大,而没有出现明显的阶级划分。与生产力和分工比较发达阶段相适应的是第二种所有制形式,即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在公社或国家所有制形式下,私有制已经有所发展,公民与奴隶之间的阶级关系也有了充分发展,并出现了平民小农向无产阶级的

4、逐渐转化。但此时私有制是“作为一种反常的、从属于公社所有制的形式发展起来的。公民仅仅共同享有支配自己那些做工的奴隶的权力,因此受公社所有制的约束。这是积极公民的一种共同私有制”。[1]60与小规模的粗陋的土地耕作和手工业式的工业相对应的是第三种所有制形式,即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在这种所有制形式下,在农村虽然存在小农、自由农或依附农的农业小生产者的私有制,[2]623但“这种所有制像部落所有制和公社所有制一样,也是以一种共同体为基础的”。[1]70在城市里发展起来的手工业者的私有制,因“联合起来反对成群搭伙的掠夺成性的贵族的必要性,在实业家同时又是商人的时期对公共商场的需

5、要,流入当时繁华城市的逃亡农奴的竞争的加剧,全国的封建机构”,[1]70仍然从属于同业公会所有制。与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相适应,在乡村存在着王公、贵族、僧侣和农民的划分,在城市里有师傅、帮工、学徒以及后来的平民短工的划分。  到了近代,由于生产力和分工的较大发展,由于大工业的兴起和普遍竞争,所有制才发展为“抛弃了共同体的一切外观并消除了国家对所有制发展的任何影响的纯粹私有制”。[1]131根据他们的理解,这种纯粹的私有制,即是资产阶级私有制。在这种私有制下,国家丧失了独立性,成了“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成了资产者为了在国内外相互保障各自的财产和利

6、益所必然采取的一种组织形式。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还将私有制分为两种,即一种是“靠自己劳动挣得的私有制,即以各个独立劳动者与其劳动条件相结合的私有制”,另一种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即以剥削别人的但形式上是自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后者是对前者的第一个否定。[3]169马克思恩格斯还敏锐地抓住资本主义时代大的生产和交通机构向股份公司转变这一现象,分析了资产阶级私有制发展的历史趋势。马克思指出:建立在社会的生产方式基础上的股份公司的资本直接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实现了资本所有权与资本现实再生产执行职能的分离,实现了生产资料与实际生产者的分离,实现了劳动与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剩

7、余劳动所有权的完全分离。这是作为私人财产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摘要:考察分析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私有制与阶级形成的关系的论述,可以看出:并非仅有私有制存在的社会才有阶级。在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所有制形式的社会,只要存在私有制,就有阶级和阶级的划分问题。包含私有制形式在内的所有制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支配权。在非纯粹的私有制形式下,私有制为阶级形成提供了客观环境;在纯粹的私有制形式下,私有制是阶级形成的直接原因。享有生产资料支配权未必就享有剩余劳动支配权。阶级形成的最根本原因是一部分人丧失了剩余劳动的支配权。  关键词:阶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