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450758
大小:49.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2
《小学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法制教育渗透点一年级数学版别:苏教版渗透点1☆学科内容一(上)∕第四单元∕认位置∕第10页∕情境图☆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知道。方法:实物展示,师生互动。☆示例或说明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的国旗图片后,向学生展示国旗实物,并说明国旗的特征。2.教育学生:国旗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要热爱、尊重国旗。(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3.师生互动:(1)我们在哪里能看到国旗?(2)回忆学校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的情境。渗透点2☆学科内容一(上)∕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第12页∕情境图☆可渗透的法制内
2、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总则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第六条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了解。方法:讨论交流。☆示例或说明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让学生说说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围绕“教师节快乐”的意思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尊师重教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法制要求。渗透点3☆学科内容一(上)∕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52页∕情境图
3、☆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一条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了解。方法:图片展示,师生交流。☆示例或说明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2.师生交流:这些小朋友要开展什么活动?3.相机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相关内容。4.通过观察参加植树活动的小朋友人数进入“5+1”或“1+5”的学习。渗透点4☆学科内容一(下)∕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68页、69页∕例题☆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初步了解。方法:结合实例,创设
4、情境,结课点睛。☆示例或说明1.展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指出它们的特征和防伪标志,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2.开展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教育学生知道要爱护人民币。二年级数学版别:苏教版渗透点1☆学科内容二(上)/第五单元/口诀求商(一)/练习五/第9题(46页)☆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一条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了解方法:利用网络学习相关资料,师生共同讨论。☆示例或说明1
5、.学生完成本题的练习后,教师问:同学们知道“义务植树”的意义吗?2.老师组织学生参加“给小草浇水”、“给小树除虫”等活动。3.通过实际问题的探讨,使学生了解到:(1)义务植树的意义和作用。(2)保护植被对改善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渗透点2☆学科内容二(上)/快乐的队日活动(24页)☆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知道,应用方法:联系实际,实例分析☆示例或说明1.教师:今天同学们玩得很高兴,现在要离开公园了,在离开前看一看我们的草地上留下不应该留的东西了吗?2.组织讨论:怎样保护旅游点的环境?在讨论时,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华
6、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3.使学生明白: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渗透点3☆学科内容二(下)/第三单元/分米和毫米/(26页)☆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初步了解计量器具应当准确。方法:新课引入,结题点睛,拓展延伸。☆示例或说明1.教学时,要求学生先估一估数学书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再直尺测量,引导学生认识,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是,怎么办?(产生较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同样的方法理解分米、千米的产生。2.在测量活动中理解什么情况下用较大的计量单位,什么情况下用较小的计量单位。如:测量课桌的长、铅笔盒的宽、杯子的高、
7、黑板的长等等来正确判断使用恰当的长度单位。3.教师安排学生两人一组,把两个同学所带的直尺刻度对刻度地比较,看刻度是否完全一致,由此引出计量器具应当统一准确,不然就会出现混乱的问题。三年级数学版别:苏教版渗透点1☆学科内容三(上)/第三单元/千克和克☆可渗透的法制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教学要求与方法要求:了解计量器具应当准确。方法:新课引入,结题点睛,拓展延伸。☆示例或说明1.教学时,要求学生用手掂一掂两袋食品的质量,估计哪一袋重一些,在用秤称一称。引导学生认识:当质量不是整千克数时,怎么办?(产生较小的质量单位克)2.在活动中理解什么情况下用较大的计量单
8、位,在什么情况下用较小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