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的体式特点

元曲的体式特点

ID:21446062

大小:3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2

元曲的体式特点_第1页
元曲的体式特点_第2页
元曲的体式特点_第3页
元曲的体式特点_第4页
元曲的体式特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元曲的体式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元曲的体式特点元曲的体式特点元曲的体式特点元曲的体式特点元曲的体式特点  一、元曲的体式特点  要了解曲,首先我们来看曲与词的关系  有人要问:曲与词有何区别  其实,在历史过程发展中,对二者的名称往往混淆不分,也容易引起误会  大家学过词的人都知道,宋人把词叫做乐府  元人把曲也叫做乐府  宋词元曲实际上都是乐府歌词  元人所谓的词,就是后代所指的曲  还有人认为词是诗之余,曲又是词之余  故也有把曲称为“词余”的  诗之余为词、词之余为曲,各相争雄,我们暂且不去争辩  从文学史上所说的唐诗、宋词、元曲,就是在形式、语言、风格上各具特色的三种不同的文体  唐诗基

2、本上是五七言诗,词、曲则都是长短句  我们就词与曲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的进行比较  (1)、内容上的特点:  词一般反映了:  一是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  二是都市繁荣和个人的享乐;  三是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  四是丧国的悲恸和庶民的痛苦  朋友们对宋词知之较多,这里我们就不举例了  曲则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们以后再详细分析  (2)、在形式上同异  刚才有位朋友提到长短句  当然曲和词同属于长短句 

3、 但曲的句子长短更为参差  词和曲在当时都是合乐能唱的歌词;其句式从1---7字以至8--12字不等  但一字句到七字句是基本句式,而八字句不是四加四成句,便是三加五成句  这是词和曲在形式上相同的地方  但同为长短句式,也有相异之处:  1)词分为一段(或片、遍、阕)二段、三段、四段,而以二段为最多,曲通常只有一段  如曲牌《满庭芳》朋友们下来无妨查一查,是不是词和曲中都有这个牌,它们的词曲名相同  那么如何区别呢  此调词、曲名同,实则异  如果没标宫调,大家一般用一个简单的方法来看  如是二段的,即是词,如是一段的,即是曲  2)、曲有衬字,词一般没有衬字 

4、 曲有衬字,即正格(正字)之外。而加衬字可多可少,大抵散曲加衬字较少,剧曲加衬字较多,甚至使一支曲衬字多于正文的。  如: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套中将原有的两句14字,加衬字后增至53字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zhuó)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这里面的: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恁子弟每谁教你他锄不断斫(zhuó)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均为衬字  衬字越多,音节就越急促,有助于增强感情抒发的力度。这个我们以后会细学  3)、用韵不同:  学过词的朋友都知道:词韵通

5、常用《词林正韵》,它分十九部,平声、上、去、入声各部分押  曲韵通常用周德清的《中原音韵》  也就是上周课后作业,让大家下载的这部韵书  《中原音韵》,共分十九部,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通押,入声则分别归入了平、上、去,像现在的普通话那样  当然古典界也有人主张用今音,但我们学习古典,小渔村作业还是统一要求用《中原音韵》  4)、词不能加句子,而部分曲可以加句子  曲不但有衬字,而且有些曲调本身可以增加句子  有些套数还可以增减调数,这是曲律的规定  可增句的共有十四调:  《正宫端正好》《正宫货郎儿》、《正宫煞尾》;《仙吕混江龙》、  《仙吕后庭花》、《仙吕青

6、哥几》;《南吕草池春》、《南吕鹌鹑儿》、  《南吕黄钟尾》;《中吕道和》;《双调新水令》、《双调折桂令》、  《双调梅花酒》、《双调川拨棹》等。  这个我们以后会细交流。  散曲在字数、句数和调数方面的上述特点,既增加了曲子的生动灵活,又可扩大曲体所表达的内容,体现出散曲比词在体制方面的长足进步  5)、句式长短与音乐情调有关系。  词的句子从一字句可至十字句(甚至有11字句之说)  九、十字句如辛弃疾的《粉蝶儿》: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zhòu,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曲的句子则更长,特别表现在套曲中  6)、方言俚语的大量运用,是散曲与词区分俗雅的特征之一  

7、散曲中大胆运用俗语是和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总趋势相一致的,为后世非正统文学的发展,在语言上做了必要的准备  (3)、词和曲在语言、风格上的特点  从风格上看,宋词较为多样化:  豪放(如王安石《金陵怀古》[桂枝香])、  清旷(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愤激(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典雅(如姜《点绛唇》)、  婉约(如李清照(声声慢》)与艳丽(如贺铸《薄幸》)等等。  其中,以高雅含蓄之作居多  散曲的风格也较多样,但以通俗畅达为主,力求痛快淋漓,较多地保留着民间俗曲的某些特色。  概括地说:  1)、词贵雅,曲尚俗。  词多用雅言,

8、曲多用俗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