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445844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2
《老厂矿田竹叶山矿段19―3#矿体地质特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老厂矿田竹叶山矿段19―3#矿体地质特征分析 摘要:重点针对19-3#矿体及周边地质特征分析,进一步细化认识竹叶山矿段地质特征,进行科学的成矿预测,为下一步合理布置勘探工程,提高找矿效果,为今后长期的持续生产提供接替资源。 关键词:竹叶山矿段;地质特征分析;成矿规律预测;勘探设计 1矿区地质 个旧矿区位于云南三个锡成矿带之一的滇东南锡矿带中。个旧锡多金属矿区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矿区位居全球环太平洋巨型成矿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巨型成矿带的交汇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碰撞相接的部位,区域地质构造位置为样子准地台,华
2、南褶皱系及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三大地质构造单元汇聚地带。地洼学观点认为个旧矿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东南地洼区、滇桂地洼系、个旧地穹的西南缘南北地洼区、滇西地洼区的交汇处。区内不同方向断裂系的交叉和多期次构造活动控制了矿区的?r浆侵位和成矿物质的活化、转移聚集的成矿作用。 2矿段地质的特征 2.1地层特征 该矿段地层区域主要是由灰色至深灰色的灰岩构成,其中还包括白云质灰岩和灰质白云岩相互叠加的层面,厚度为900~2200m左右。 2.2地质构造 2.2.1褶皱。竹叶山背斜是从北向北东方向、背斜向上的次级褶皱构造,也是该矿段内的
3、主要褶皱构造,轴向北东50度,长约4公里,北东端倾没于凉山一带,背斜呈短轴状,轴背宽而平缓,两翼对称,岩层倾角一般5~20度,背斜核部为燕山晚期花岗岩株侵入。 2.2.2断裂。竹叶山矿段的断裂主要包括东西向组断裂和北东向组断裂。东西向组断裂在南北边界中有老熊硐断裂、蒙子庙断裂,其断裂走向近东西,断面呈舒缓波状,倾向南或北,倾角45~85度,经历多期活动,具压扭及张扭性质,在两条断裂间分布有拉里黑断裂、大冲断裂及一组呈侧幕状排列的深部隐伏断裂,断裂对矿体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北东向组断裂包括竹叶山断裂、期北山断裂及次一级隐伏断裂,该组断裂在深部分布有一组
4、呈侧幕状排列的隐伏断裂,断裂对矿体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2.3岩浆岩 2.3.1花岗岩。竹叶山突起是隐伏老卡岩体的另一种别称,该矿段内的花岗岩以此为主,北东方向较多,高度为2100m左右,因其形态多样,有凹兜形状、槽状居多,这类花岗岩结构紧密形体坚硬,也为细粒的黑云母花岗岩。 2.3.2变玄武岩。在个旧组下段T2g11层中上部产出,厚度10~70米,分布有3~5层,普遍具有金云母化、阳起石化,其中夹有1~10米厚度不等的大理岩夹层,赋存标高1300~1800米。 2.4围岩蚀变 在矿段内围岩蚀变强烈,主要的蚀变有大理岩化、矽卡岩化、云英岩化、
5、莹石化、金云母化、绢云母化、硅化、赤褐铁矿化。云英岩化、莹石化强烈的地方可作为找富矿的标志。 3矿体地质特征 19-3#矿体赋存于竹叶山背斜南东翼隐伏竹叶山突起南东的花岗岩侵入超覆的凹兜与T2g11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矿体产出受竹林岩株次一级突起,超覆侵入形成根部前沿平台上的岩舌、岩脉控制,及北东~近东西向、北东向断裂与花岗岩扎根部形成的花岗岩凹槽的控制,埋深430~850米,赋存标高1810~1900米,呈似层状,透镜状,脉状产出,矿体走向北20~50°东,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倾向受花岗岩产状控制明显。矿体沿走向变化连续性较好,沿倾向方向变化较大
6、,连续性较差。 4控矿因素 4.1地层控矿特征 从132-1排剖面来看,硫化矿矿体均赋存在花岗岩与T2g11、T2g13接触带,T2g11、T2g13地层是成矿的有利层位。 4.2燕山期花岗岩对锡、铜矿化富集的控制特征 岩体的侵入规模大小及接触面的形态变化对锡、铜的富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寻找富集锡、铜矿体有利部位:(1)花岗岩侵入与地层接触形成的呈宝塔式台阶状前沿平台的凹槽、凹兜部;(2)两条岩舌形成的半圈闭花岗岩凹陷部份;(3)花岗岩由陡变缓转折部份。 4.3构造的控矿特征 从工程探明的矿体揭示,矿体主要是延北东向断裂旁侧呈斜列状分
7、布,北东向与东西向断裂形成的格子状骨架,控制了花岗岩侵入形态,矿体主要赋存于构造断裂与花岗岩扎根部位,形成的花岗岩凹槽内,同时北东向断裂与东西向断裂对矿体有错移破坏作用。 5成矿规律 由于受到矿物质自身特点的影响,在寻找成矿时,应根据成矿时间及其特征对矿区进行判断。而在该地区应当以燕山期为主。例如,燕山期中的矿母岩是黑云母花岗岩,而该矿岩在矿化时在空间上因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主要沿着北东方向及东西方向两面形成构造带,而矿体则由上向下不断成宝塔式增多,并逐渐向北东方向分布。 而在之后的工作中,在寻找其他矿体时可采用或借鉴以下规律:第一,在寻找过程中应
8、对其地区花岗岩进行观察,以“上有背斜,下有岩株”为原则,如发现该地区的花岗岩呈现背斜趋势,则在该地区有可能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