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435101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该问题,文章结合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别从企业、银行、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其融资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成因 我国中小企业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2002-2008年间,中小企业的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8%左右,远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但是,随着近年来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提高、出口衰退等问题的出现,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主
2、要的问题就是融资难的问题。全国工商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缺口在继续扩大,规模以下的小企业90%不可能从银行取得任何贷款,微小企业95%没有从银行得到任何贷款。融资难确实成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可能成为压垮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1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1.1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金融动力主要为内源性融资,通过正规融资渠道获得的外源性融资相对较少。内源性融资主要于企业业主及其亲友提供;外源性融资主要为向银行贷款,而银行普遍认为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风险较大,致使
3、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受阻。另外,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部分上市股票难以与众多大型企业股票竞争。因此,拓宽多种融资渠道对中小企业来说越发重要。 1.2中小企业获得的银行信贷支持少 由于贷款额度受限,银行会尽量将贷款发放给资质良好的大型企业。据有关方面统计,占企业总量0.5%的大型企业拥有50%以上的贷款余额。与此相应,占全国企业总数比例将近70%的中小企业,能够从包括信用社在内的金融机构贷款比例不到18%。 1.3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过高 目前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上浮20%-30%,加上登记费、公证费等费用
4、,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高达12%以上,远高于大型企业的贷款成本,沉重的资金成本意味着中小企业的资金利润率至少达到12%才不致亏损,但实际上,目前我国平均利润率能够达到12%的中小企业微乎其微。 基于上述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从多方面寻找融资难原因,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经变得亟不可待。 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2.1来自企业的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的企业管理水平比较低,企业内部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财务管理不规范,企业财务状况透明度不高,较难取得银行等信贷金融机构的认可,这就产生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银行等
5、信贷金融机构便紧缩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 自有资金积累不够。企业经利润分配后的留存收益是企业内部融资的一个,而有的中小企业为了股东现金分红最大化,不注意对企业自有资本的积累,而已有资金缺口就依赖于向银行筹资,这无疑是将经营风险转嫁给银行,在这种情况下,又会有哪家金融机构敢把资金贷给企业呢。 资信程度较低。中小企业信用缺失、财务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增加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疑虑,给中小企业融资增加了难度。此外,中小企业中有大部分是高风险的新兴企业,投机性极强,这也是一直困扰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 2.2来自银行的原因 银行
6、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歧视”。中小企业一般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违约率远高于大企业,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失去了动力,也间接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贷款程序与中小企业资金使用不匹配。金融部门为了控制风险,贷款都必须履行严格的融资手续,整个信贷过程耗时长,与中小企业短、平、快的贷款要求相矛盾,且中小企业容易因贷款审批时间长而失去最佳的投资机会,这些都限制了银企之间信贷关系更好发展。 对中小企业放贷成本较高。由于中小企业的各项财务制度往往不健全,财务人员的素质也普遍不高,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缺乏信任,因此放贷前的信息收
7、集成本和贷款后的监督成本较高,使得银行不敢轻易向中小企业贷款,即便放贷,也会将成本转嫁给企业,即企业要承担较高成本的贷款。 2.3环境等其他因素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够健全。我国中小企业征信工作才刚刚起步,商业化的企业征信体系发育程度还相当低。此外,社会上缺少专业且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 金融制度的缺位。政府介入不足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制度层面的缺位,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制度供给的保障。同时制度的缺失助长了银行的放贷惰性,造成金融市场对中小企业的挤出效应。 3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探讨 3.1改善经营,提高中
8、小企业信用等级 中小企业应首先克服自身的不足,改善自身融资条件。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及时了解企业经营的安全性。坚持诚信的原则,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提高自身的信用度,并加强同银行业的信息沟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拓展融资渠道。 3.2引导金融机构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诸如存货质押贷款、应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