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扶贫 扶真贫

真扶贫 扶真贫

ID:21434665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2

真扶贫 扶真贫_第1页
真扶贫 扶真贫_第2页
真扶贫 扶真贫_第3页
真扶贫 扶真贫_第4页
真扶贫 扶真贫_第5页
资源描述:

《真扶贫 扶真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真扶贫扶真贫  蓝雁路、万春楼、亚光的鸡和牛……这些词汇或许让人以为是常见的路名、楼名、地名,其实不是。蓝雁、万春、亚光是人名,他们是自治区教育厅派驻来宾市忻城县开展扶贫工作的“第一书记”。之所以这么叫,是因为他们带领村民修路、建楼、发展养殖业,给村民们带来了实惠,于是村民们才这样“戏称”,以表达感激之情。  自2003年起,自治区教育厅挂点忻城县开展扶贫工作,先后委派10多批次扶贫干部驻县、乡(镇)、村开展工作,真心实意为当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受到当地领导干部和群众的称赞。尤其是近几年,自治区教育厅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政策要求,连续派出3批“第一书记”到忻城县进行实地扶

2、贫,每一位“第一书记”都各显所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开创了扶贫工作新局面。  “忻城是教育厅的忻城”  十三年来,自治区教育厅以教育扶贫为突破口,带动忻城县基础设施、产业项目、电商扶贫等方面向前发展,实现了全方位扶贫。在扶贫工作中,自治区教育厅与忻城县的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当地干部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忻城是教育厅的忻城”,充分体现了当地干部群众对自治区教育厅的感激和赞扬。  2016年1月,自治区教育厅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最新工作部署,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委厅结对帮扶忻城县贫困户“四三二”实施方案》,要求委厅领导分别对应帮助1个贫困村党组织,委厅机关、直属

3、事业单位和二层机构干部按厅级干部联系4户贫困户,处级干部联系3户贫困户,主任科员及以下干部联系2户贫困户,所有在职在岗干部职工帮扶忻城县红渡镇和古蓬镇7个村共计731个贫困户。随后,委厅领导、干部响应自治区党委的号召,利用周末休息日时间,带上慰问品,像走亲戚一样来到帮扶村入户访贫,聊家常、话桑麻,面对面了解贫困家庭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出谋划策,提出有针对性的帮扶建议。一年来,自治区教育厅整合资金近700万元,重点帮助忻城县的贫困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如桑蚕、珍珠糯玉米、养鸡、养猪、养牛、网箱养鱼等,帮助村民们脱贫致富。  为了让广大群众深入了解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自治区教育厅率先

4、在忻城县实施教育帮扶政策宣传试点工作,专门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帮扶政策读本》,内容覆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学生帮扶以及教师帮扶的主要政策措施,同时收集忻城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参加中考、高考的信息,对这些学生的录取、入学情况进行跟踪,动员初、高中毕业生到更高一级学校就读,为脱贫致富打下基础。  自治区教育厅派驻忻城县扶贫工作队还印制了1万册相关政策读本,发放至各乡镇党政部门、中小学校、幼儿园、村委,宣传国家、自治区的教育惠民政策,并精心设计了9幅教育帮扶政策宣传漫画,确保帮扶政策“一看就懂”。  值得一提的是,自治区教育厅还在忻城县红渡镇建立了全区第一个高校大学生助力脱贫攻坚示范

5、基地,利用高校资源和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助力脱贫攻坚,通过设立试点基地、技术指导、搭建桥梁等方式,促成有实力的公司?c当地合作社合作发展,建立校地合作长效机制,帮助农户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入,取得了良好成效。  根据上级要求,自治区教育厅在忻城县帮扶的7个贫困村,2016年脱贫摘帽1个、2017年脱贫摘帽4个、2018年脱贫摘帽2个。目前,忻城县红渡镇雷洞村已于去年12月通过了县、市两级核检,实现了脱贫摘帽。  “第一书记”们各显身手  2016年,自治区教育厅向忻城县派驻了7名“第一书记”、2名广西“美丽乡村”工作队员、1名工作队长。这些肩负使命的工作队员们脚踏实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6、修村(屯)路,建村委办公楼、老人幸福院,发展扶贫产业,深受村民们欢迎。  上浪村“第一书记”罗锦锋参与制定了“三个100%”脱贫摘帽方案,得到了县领导的充分肯定,上浪村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带眼镜的胖书记”。雷洞村“第一书记”姚亚光在去年三月中旬驻村后,克服不会说桂柳话、壮话的困难,请当地村民当翻译,花了一个星期走访了全村136个贫困户,制定脱贫摘帽方案,雷洞村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讲普通话的胖书记”。  “第一书记”们进驻各村后,在充分了解贫困户需求的基础上,完成了精准扶贫攻坚作战图的制作,并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举办党员培训班,提高党员素质,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积极发动基层党员干部参与脱贫攻

7、坚工作,引导有文化、有为人民服务意愿的年轻人参与村委工作,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健全贫困村党组织。龙球村“第一书记”韦军领导村党支部在2016年培养了4名入党积极分子,为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活力。  “第一书记”们发挥自己所能,主动向后援单位汇报,寻求扶贫、水利、民政、交通等单位部门的支持,采取“项目资金+群众集资+厅扶贫资金”三点一线的办法筹集资金。马蹄村“第一书记”魏成集资424万元,为村里建设了6条水泥路、2个篮球场,装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