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台湾南部地区的客家民歌

浅谈台湾南部地区的客家民歌

ID:21432816

大小:7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2

浅谈台湾南部地区的客家民歌_第1页
浅谈台湾南部地区的客家民歌_第2页
浅谈台湾南部地区的客家民歌_第3页
浅谈台湾南部地区的客家民歌_第4页
浅谈台湾南部地区的客家民歌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台湾南部地区的客家民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台湾南部地区的客家民歌一、刖目六堆客属聚落的形成康熙二十三年(公元一六八四年),施琅率军平定台湾后,严禁粤东人民渡台,直到康熙三十五年(公元一六九六年),施琅去世后,客家先民才大规模渡海来台,沿着下淡水溪(即高屏溪)南下拓垦。移民们在南台湾建立的第一个据点是屏东县万丹乡的滥滥庄。十八世纪初期,客家先民开始越过隘寮溪,分为三路向广阔的高屏平原进发。中路的拓垦目标是竹田、万峦与内境等三乡,北路开发了麟洛和长治两乡,靠海的佳冬及新坤乡是南路,高雄县境的美浓,也在乾隆初年就已开垦完成。六堆这是今天高屏客家聚落

2、的地理名词。原先堆并不是地理代名词,而是队--种军事组织的意思。康熙六十年朱一贵事件,高屏地区客家先民,为了保卫乡土而按地域编组的自卫军事团练。这六堆分别指前难、后堆、左堆、右堆、中堆、先锋堆。这股强大的地方军事力量延续了一百七十年之久,直到日据时代才解除了实际军力,然而地方上的替耆老还是习惯以堆相称,六堆于是成了纯粹的地域代号。过去六堆的移民大都来自广东嘉应州之镇平、平远、兴宁、长乐等所谓四县之地,由于乡音及习俗的差异,因此兴河洛入别成村?quot;o当时粤民全无妻室,佃耕行佣,谓之客子,每村落聚居干人

3、、百人,谓之客庄。高屏客属地区褪去了原先军事目的而形成的六堆地区之后,屏东平原的农业革命,致使当地农业收入有了盈除,提高人口扶养力,容许稠密人口的成长,进而促进当地宗族的形成。屏东平原的客家人沿东港溪所形成的垦殖社会,逐渐转型成六堆定著居的社会组织。开埤作圳,人人有份这句六堆客家的谚语,正形容东港溪沿岸的水利设施,重新整合各聚落的人际关系,使邻近自然村落扩大,结合成为新的客家联庄。二、台湾南部地区的客家音乐台湾南部地区的客家聚落一般人称为六堆地区,这种由客家族群关系或血缘关系形成的地理区域,一方面由于来自

4、原乡同一方言区所带来的文化同质性的认同,再则由于闽客文化的区隔明显,六堆客家人的文化随着时间及空间的扩螅鹊牧炎迦旱乩砬忠丫?quot:六堆客属文化区,大大地区隔了中部东势和卓兰地区以饶平腔与大埔音为主的的六堆客属文化区,同时另一个由桃竹苗所属的北部地区客家人,一方面来自嘉应州、惠州,以及汀州府等三个不同的客家移民,多重方言再加上闽客之间互相形成的适应性,也发展出属于北部地区的客属文化区。当十七世纪客家人由闽粤一带的原乡来到台湾之后随着时空的分隔,在台湾南部客家人的六堆客家文化与在北部的桃竹苗文化,早已形成

5、了南北不同的客家文化区隔,这种同中有异的现象,在客家音乐的呈现上尤为明显。六堆地区的客家音乐系统大致可分为三类:(1)客家民歌:也就是俗称的客家山歌。南部客家山歌与北部客家山歌,不管在曲目上或演唱风格上,都各有其差异。(2)客家八音:在南部的客家八音则完全是一种小而美的四人组,南部的客家八音大都是在婚丧喜庆时用,现今的客家八音,台湾南部与北部的差异性非常大,在六堆地区的客家八音团中,还保有许多很传统的调性与乐曲。(3)撮把戏:撮把戏是结合民歌、八音、杂耍及歌舞小调的传统民间艺术,在早期有很多的班子,晚上在

6、乡村广场中经常会看到撮把戏的演出,可是现在己经非常少见,在六堆地区现在还可以找得到能撮把戏演出的人。三、台湾南部地区的客家山歌过去原乡的客家人喜欢在荒山原野、田园茶山,于工作之际,就眼所见,耳所闻,心所感,自然即兴作词随口哼唱山歌,随口来个男女对唱,这是客家人寓娱乐于工作,我乐故我歌的表现。这些当时的客家移民来到台湾之后,仍然把这种爱好歌唱的客家传统特质,带到六堆客家地区,留在客家庄。也因此六堆客家地区至今一直流传?quot;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声。的家训,受到这种牢不可破的祖训的影响,爱唱客家山歌,也成

7、了六堆客家人的典型标记。客家传统民歌一般通称为客家山歌在高屏六堆地区的客家山歌除了大家熟知的客家民谣外,还蕴藏着许多的美浓地区特有山歌调。(一)、台湾南部客家地区的客家山歌种类1、一般客家山歌调:老山歌、山歌子、平板及其它的小调从广东的嘉应州的四县带过来,而流传于〈〈宓哪媳笨图业厍R簿褪撬降?quot;九腔十八调客家山歌,此类山歌调,台湾南北所唱大致雷同。2、福佬系歌舞小调:由于闽客长期的交往,在客家民谣中,有一部份的歌谣是借用福佬系之歌舞小调的曲调,而将歌词改为客家话来唱的客家民谣,例如?quot;桃花

8、开等,此类歌曲原先是,台湾光复前后颇受喜爱的车鼓小调,传入客家庄后,把歌词改编而成为客家民谣中不可缺少的客家歌曲。3、歌仔戏调:在福建漳州府南靖县的都马乡,兴起以演唱地方民谣为主的都马戏戏中常用的歌调称之为都马调。流传入台湾后,都马调为歌仔戏所引用,而成为继歌仔和七字调后的重要唱腔之一,歌仔调、七字调、都马调,客家人亦采用其曲调,而改用客语填词来唱,此类由北向南传来的曲调称之为下南调。4、戏曲曲牌调:客家山歌中,有一些的曲调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