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应力原理的应用

浅谈有效应力原理的应用

ID:21426309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2

浅谈有效应力原理的应用_第1页
浅谈有效应力原理的应用_第2页
浅谈有效应力原理的应用_第3页
浅谈有效应力原理的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有效应力原理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有效应力原理的应用(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土木工程系,四川,乐山,614202)    【】有效应力原理在土力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的提出使土力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贯穿着土力学的始终。它在边坡稳定性问题、支挡结构的土压力、软土地基的处理、沙土的地震液化等问题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很好的解释了这些问题。  【关键词】有效应力;孔隙水;应用    1关于有效应力原理的概念  土体是非线性的弹塑性体,由固态、液态、气态三相组成,其中固体颗粒占有主要部分,他们形成了有孔隙的骨架结构。骨架中含有孔隙水,孔隙水所承担的压力为孔隙水压力,

2、它是一种中性力。作用在骨架单位面积上的应力为有效应力,是一种面积力。土体重力,水压力,外荷载作用力三者之和为总应力。依据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有效应力为作用在饱和土体上的总应力与孔隙水压力之差。即:有效应力=总应力-孔隙水压力。而土体的强度和土的变形主要取决于有效应力,而并非总应力,二者不能混淆。  2有效应力原理的应用  2.1边坡稳定性问题  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破坏了原有的稳定土坡的力学平衡时,土体将沿着某一滑面发生滑动,工程中的这一现象为滑坡。  边坡稳定性主要是由土的抗剪强度决定的。土的抗剪能力越强,边坡就越稳定。抗剪强度的

3、指标在用总应力来表示时有三组,而在用有效应力表示时只有一组。即土的抗剪强度与有效应力一一对应,所以边坡稳定性的强弱是由粘土地基中的有效应力大小决定的。  在施工过程中,若不计水的排出,填土荷载全部由孔隙水压力承担,随着深度的增加,超孔隙水压力不断增大,总应力不断增大,而剪力强度和有效应力均保持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超孔隙水压力不断消散,抗剪强度和有效应力不断增强。因此,边坡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增大。所以对于边坡稳定性,要考虑到一段时间后边坡的有效应力增大时是否还能保持稳定。必要时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常用的增强边坡稳定措施有如下两种方法

4、:(1)减载加重。此方法从简算的基本原理出发,减小下滑力和滑动力矩,增大抗滑力和抗滑力矩,从而提高土坡的稳定性(2)增强排水措施。排水分两部分,一是排除地下水,滑动土体内的流动水产生下滑力,使含水层的土质变差,甚至发生管涌现象。二是调节和排出地表水,防止水流对土坡的侵蚀和冲刷。  2.2支挡结构的土压力  挡土墙上的土压力受到渗流作用的影响,从而产生渗透力。渗透力是体积力,可以和重度一起合成总的体积力,进而影响土骨架的有效应力。  如图所示,支挡结构左侧土体的渗流方向向下,增大了土体的有效应力,从而增大了导致结构向右滑动的侧向压力。另一方

5、面,支挡结构物右侧土体中渗流方向向上,减小了有  效应力,从而减小了抵抗结构物向右滑动的侧向压力。所以对支挡结构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3对软土地基的处理  软土地基孔隙比大,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性差,在外荷载作用下,会产生很大的附加压缩变形,所以往往需要处理,否则就会出现较大沉降,稳定性差等问题。其主要是外荷载作用下地基中孔隙水压力消散,有效应力增长的过程。  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目前最常用的是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由两部分组成: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排水系统的作用是增加孔隙水排水出路,缩短距离。加压系统作用是使土的有效应力增加而

6、产生固结。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若只排水不加压,则孔隙中的水没有压力差,没有排水的动力,所以水不能正常排出。若只有加压系统而没有排水系统,则水没有排出去的通道,水也不能正常排出,土的强度不能及时提高,加载不能顺利完成。加固的原理是随着超静止孔隙水压力的逐步消散,有效应力逐步提高,地基抗剪强度逐渐增强。  4沙土地震液化问题  沙土的地震液化问题是有效应力原理的应用。振动压实的沙土层具有较高的抗震液化能力,砂土层的相对密实度越大,抗液化能力就越强。主要原因在于压实的沙土层在震载的作用下具有显著的剪胀趋势,因此会产生负的孔隙水压力,使沙土的

7、有效应力增大,抗剪强度增强。  另外对于大多数的润滑问题也与有效应力原理有关。如机器加油也是利用孔隙油压,减少有效应力和摩擦阻力来达到润滑。  结语  有效应力原理是土力学的核心知识,把土力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其应用也较为广泛,有利有弊,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有效应力原理的应用,掌握其原理加深对它的了解,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积极的治理。提高自己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