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421335
大小:60.5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浅谈如何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陈林秀浙江省苍南县龙港新城二小325800摘要:木文主要论述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变式训练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不同变式的方式对不同的思维能力的关系。关键词:解决问题变式教育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课中,数学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模式,就能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我们常常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然而,现行教材中的数学解决问题往往封闭性比较强,如教材中的例题一般只有一个结果、一种解答思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压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在练习题上也存在
2、着“一例一练”,往往让学生形成模仿解题而没有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弊端。基于这种情况,可以把教材中的有些例题和习题进行适当的“变式”,也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保证学生能积极参与如何培养学牛.的参与意识?可运用变式教学中的数学问题一题多用、多题重组,让学生参与数学解决问题的变式改编,让学生自己解答自己改编的解决问题,这样能带给学生以新鲜感、成就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够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例如练习:一段布长42米,做衣服用去了,用去了几米?解答完后,老师将问题变式为
3、:一段布长42米,做衣服用去,还剩下几米?这样的变式,非常通俗简单,个个都能参与。学生解答后,启发:还能怎么变?于是,就出现了以下问题:变式1:一段布长42米,做衣服用去,还剩下几分之几?变式2:—段布长42米,做衣服用去28米,用掉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变式3:—段布长42米,做衣服用去,最多能做几件衣服?这些变式既巩固了基木数量关系,培养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保持了学习的持续热情。二、运用变式教学,改变叙述方法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解决问题解答的首要步骤是读题,只奋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才能分析数量关系。小学生在接触新
4、题型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一种思维定势,即按>J惯思路思考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让各种形式的变式题在练中交插出现。如:把“比……多”中的“多”改为“高、长、重、贵、远”等等,帮助学生分析较大数和较小数。例如:教室的长是8米,宽比长少3米,教室的宽是多少米?解答后,可引导学生保留其中的某些条件,改变另一些条件,或变换提问的角度和方式,从而变出新的数学问题:变式1:教室的长是8米,长比宽多3米,教室的宽是多少米?变式2:教室的长是8米,长与宽的差为3,教室的宽是多少米?变式3:长比宽多3,教室的长是8米,教室的宽是多少米?通
5、过这样不断地变换命题的叙述方式、叙述顺序,产生一个个既类似又有区别的问题,使学生不断面临挑战,在挑战中体会现实世界中基本数量关系的认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三、运用变式教学,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低年级起就要逐步培养。比如有这样一道例题:某工程队修一条马路,总共有8000米,修了9天,每天修800米,问还剩多少米?即:8000-800×9=800(米)。在学生掌握了这道题的解法后,在随后的练习课中,可将例题进行“变换”,把“还剩多少米”变成“这个工程队完成任务了没有”,这样就使问题呈现
6、出开放性。学生可能会因为思维定势很快就得出用第一种解法,即用比较总量的方法算:800×9=7200(米),7200<8000,还没完成。那么,教师可以提示:“还有没有别的思考方法?能不能通过修路的天数和每天修的路程来比较呢?”从而引导学生用发散性思维来思考问题。这样从各个不冋的角度抓住数量关系去解答,就会很快得出第二种解法:8000÷800=10(天),10>9,所以还没有修完。第三种解法:8000÷9>800(米),所以每天应完成工作量还有剩余。我认为在练课中安排这道“变式”,不
7、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类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更可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上仅属于个人在尝试变式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在我谈及的问题中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指教,我将表示衷心的感谢。参考文献[1]刘芳等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2。[2]将成瑀编特级教师论文荟萃.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