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398701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1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全社会呼吁素质教育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了语文改革的必出之路,而德育渗透又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体现寓德于教。然而,怎样才能把这些德育教育的思想和内容真正融入到教师教学中,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与教育,这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探讨的范围。 一、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渗透德育 实施德育和智育的统一
2、,在教学课文时还应该辅以与课文相适应的情感介绍,模拟出真实情境以制造氛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远程教育资源、表演课本剧等创设情境,更加生动形象地教育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寓教于乐,有效地激发出教师所期望的情感,体现“文道统一”的原则。比如笔者在教学《观潮》时创设的情景,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观潮》一课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学生基本上
3、没有亲眼目睹过这种罕见的壮观景象。在学习“潮来之时”一段时,笔者让学生先观看录象,再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像潮来时的气势,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这就是教学与德育的统一。 二、在结合法的开展应用中渗透 所谓的结合法即校内外结合、课内外结合、学科间结合。“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4、。”而如何将小学语文教学不局限在课堂里,构建一个开放的课堂呢?这就需要把语文的触角延伸到外部进行合理的结合。采用结合法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德育的渗透。如:在某一册教材的“语文天地”中要求学生写一篇《记一次购物经历》的作文,于是,笔者就布置学生自己亲自去校外的商场或菜市场买一次东西,回来把购物经历、见闻说给老师、同学听。在全班汇报中,有的学生讲到这么一件事:在菜市场向一位阿姨买菜,付钱时由于自己粗心,多付了十元,阿姨赶紧叫住他,把那十元还给了他。这正是关于诚信的一个典型事例。于是,笔者请大家谈听完的感受
5、。有的说阿姨是好人,有的说自己也会这样做等。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最终要落到现实、日常生活中,通过把校外的真实见闻引入到课堂中,在讨论谈话中悄然渗透,既有助于学习又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性。 三、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德育渗透,比如作文、随笔、演讲等。 作文、随笔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在随笔和作文当中尽情倾吐自己的心声,挥洒自己的才情,教师则可通过评改学生的习作,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学生的课前三分钟演讲也是我们进行德育
6、工作的一个契机。有一次,班上的一位学生在上学的路上出了一点小事故,笔者就灵机一动,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设计了一次以交通安全为主题的演讲。笔者把演讲任务布置给学生之后,学生马上开始着手准备,找例子的找例子,写演讲稿的写演讲稿,分工明确。到演讲时不难发现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其实在准备的过程中已经对学生进行了一次交通安全的教育。在演讲后,教师进行讲评时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又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平时的演讲都可以是德育渗透的机会,平时演讲时对于那些流露出消极情绪的学生,教师在讲评时应暗示其要乐观向上;流露出自满情绪的,应提
7、醒他戒骄戒躁;心存迷茫和困惑的,应及时帮助指导。 四、通过语文教师的自身形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广博坚实的业务知识,而且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处处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参加难易不同层次的活动,对成绩差的
8、同学尽可能予以肯定,激发他们的学生热情,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要经常注意自身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教师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都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能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青少年是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