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395598
大小:5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浅谈诗歌鉴赏中的“虚”与“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诗歌鉴赏中的“虚”与“实”韩志勇江苏省海安县立发中学在苏教版语文必修四“词别是一家”板块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有这样两种表达技巧,它们都与“虚”“实”这两个概念相关。一种是“化虚为实”,另外一种则是“虚实结合”。《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历来为人称道,我们在给学生讲析的过程中往往会提到:李煜此处使用了“化虚为实”的手法,把自己木来看不见摸不着的亡国之愁、思乡之愁写得具体可感,极言愁情如东流江水一样绵讼深重。在《雨霖铃·寒蝉凄切》中,柳永表达自己送别情人的愁情也是缠绵悱恻。他不仅仅通过画面
2、的营造,写现实中送别情人的情形;同时,他还通过对与情人离別之后自己醉卧杨柳岸、独自面对晓风残月的场景进行了想象,他写下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实,只要细细沾读,我们便能发现这两种表达技巧无论是内涵还是表达效果都有所不同。一化虚为实化虚为实往往指用具体可感的形象去描绘抽象无形的情感,使形象更加生动感人,使作者表达的情感更加深厚緬邈。可以看到这里的“虚”与“实”分别对应的是“抽象无形的情感”和“具体可感的事物”。在古典诗词中,这种手法的运用其实非常常见。李白的《赠汪伦》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句子。汪伦送我的情有多深厚?多少言语恐怕都难以表
3、达。但是,眼前就有可以用来讲清道明的,那就是这桃花潭的水,纵使深及千尺,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深情。有形的潭水喻及无形的深情。形象自然鲜明,可感。《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己尽》中,李清照写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面对着国破家亡人逝的痛苦,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在未游双溪之前,就已经预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载了。李后主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而己,而李清照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来载。必修五课本出现的《西厢记》中《正宫·端正好·收尾》“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4、”也异曲同工。而贺铸在《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中更是将这种手法用到了极致,他写道: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吋雨。“烟草”连天,是表示“闲愁”的辽漠无边;“风絮”满城飞舞,是表示“闲愁”的纷烦杂乱;“梅雨”连绵,是表示愁之长,永无尽期。在如此辽阔的空间,如此长远的吋间,把本不可捉摸的东西,写得形象、真切而不觉其抽象了。其实这种化虚为实的手法也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格。比喻一般都是把抽象具体化,把一般的东西生动形象化。古人应当是深谙此道的,所以我们才会在那么多古典诗词中看到这些一脉相承的手法应用。二虚实结合与许多表现手法一样,“虚实结合”的概
5、念也来自于传统绘画。“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清,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空灵而美妙的境界。“实”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这里的“虚”可以是对往昔生活情景的冋忆。比如李煜在《望江南·多少恨》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极写梦中往昔繁华的帝王生活。昨夜之梦,引发了多少悲恨啊。梦境中呈现的是昔曰游上苑的情景:春光融融,和风煦煦,繁花似锦,随从前呼后拥,仪仗车水马龙,好不气派啊。可眼下自己由帝王变为臣虏,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空虚寂寞,徒然地让明月清风带走自己对往昔的眷念。梦中往事固然是他时时眷恋着的生活,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
6、实更令他倍感悲怆,他怎能不产生无限的悲恨呢?“虚”可以是对此吋此地异地他乡的人、事物、景的想象。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中“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叙客中度节,只奋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后两句则写他在思家之吋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吧!这种想象中的细节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
7、,冇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可以感觉到那种情感。“虚”还可以是对未来的设想。李商隐《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奋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吋。”首句设想妻子思念、询问归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也就是写景。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淋淋。作者身边无一个亲密的友人,雨骤风狂,人事寂寥。后两句则是虚写未来情。诗人在秋雨绵绵之夜,触景生情,展开想象的翅膀。诗人想象未来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诗人此时设想彼时,而彼时正谈论此吋,谈论的是巴山夜雨之吋的思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