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农保试点工作宣传提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农保试点工作宣传提纲新农保试点工作宣传提纲新农保试点工作宣传提纲新农保试点工作宣传提纲新农保试点工作宣传提纲新农保试点工作宣传提纲新农保试点工作宣传提纲新农保试点工作宣传提纲国务院决定,从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并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32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省政府制定下发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黑政发[]102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我市出台了《虎林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细则》。为做好新农保试点的政策宣传工作,
2、现制定试点工作宣传提纲。一、开展新农保试点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大提出,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提出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概念,并明确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原则。5月22日,中央政治局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主题进行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开展新农保试点。6月24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第70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指导意见》,明确了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制度模式、筹资方式等重要政策。8月18日至19日,国务院召开全
3、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新农保试点的政策措施,对试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9月1日,国务院印发《指导意见》,12月12日,省政府印发《实施意见》,我省新农保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我市被确定为全省首批14个试点县(市)之一。当前,在全省范围内按照统一的原则开展建立新农保制度的试点,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一)建立新农保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我省是农业大省,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必须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把农民养老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
4、置,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让广大农民解除养老的后顾之忧,让老年农民得到基本生活保障。(二)建立新农保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工程。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是政府最重要的社会政策和公共服务。养老问题是群众最大的后顾之忧之一,因此,养老保险制度必须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目前我省医疗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已经在制度上基本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也逐步完善,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滞后。现在到2020年只有11年时间,而养老保险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因此,开展新农保试点,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又一个重要工程,标志着我省向基
5、本养老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目标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一步。(三)建立新农保制度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近10年来,中央和省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惠农政策,包括全部免除农业税,实行农业直补,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包括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提供生活费补助等,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建立新农保制度,逐步使全国农村居民都能有基本的社会养老保障,是又一项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关系农民家庭和谐幸福的重大惠农政策,使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
6、贵的基础上,实现养老不犯愁,这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将发挥巨大作用。(四)建立新农保制度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战胜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关键是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农村需求。建立新农保制度,逐步使每个60岁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每年至少增加收入660元,可以直接增加农村居民消费;同时,解除了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使农民愿意消费、敢于消费,促进扩大农村即期消费需求,进一步开拓和扩大农村市场。二、新农保试点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新农保试点的目标和任务是,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
7、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民老年基本生活。在我省10%的县(市、区)试点,以后逐步扩大试点,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建立新农保制度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保基本,就是要从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广覆盖,就是要靠制度和政策的吸引力,把尽可能多的农村居民纳入到新农保制度之中。有弹性,就是要适合农村、农民的特点和地区发展差异性,政策和标准具有适当灵活性。可持续,就是各级财政有能力支付,广大农民能够承受,在确保安全的条件
8、下实现新农保基金的保值增值。新农保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筹资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